第40章 经济法论(1 / 4)

不过朱由榔倒也不只是针对大学生

另外还拿出一笔每年两万四千元,用于奖励每年在格物、数学、医学、农学、工程、经济六个领域,具有突出发现的前沿学者。

每人奖金四千元,在这年代是相当一笔巨款了,比首辅瞿式耜一年俸禄还要多。

当然,更重要的是荣誉

相较于金陵大学的奖学金,这一奖项更加盛大和重要

因为颁奖仪式的地方,是奉天殿

评比工作由大明翰林院院士联席会议,投票决定

参与投票的不能被提名

而提名资格的认证,也很麻烦,需金陵大学教授和翰林院院士提名,当然,也可以自荐,但理论成果必须向翰林院投稿后审阅。

每届从上一年十一月开始提名,七月份召开翰林院院士会议,九月前表决

经由翰林院联席会议表决通过,交由皇家批准

并下达圣旨,经中书署、内阁署名后,宣示天下

当年十月初十,君臣于奉天殿召开大朝会,由天子亲自向获奖者颁发奖项。

获得此项奖金的学者,哪怕无官无职,但却有权直接向天子、内阁上疏陈事。

从此之后,“奉天承旨”,就变成了大明学术界最高荣誉

而获得此项荣誉的学者,被誉为“奉天学士”,其名誉地位,怕是不比什么公侯将相低半分。

不过许多大臣还是很有意见的

倒不是天子对这些学者的礼遇,而是因为这个奖项设置的方向

六个奖项里,并没有文史、理学类,甚至连文学都没有

而诸如医学、农学、经济也就罢了,也算经世济民之术吗,至于数学、格物,可以看做天子的个人爱好。

那工程是什么鬼?此等低**的“百工之人”,也能登大雅之堂了?

很显然,朱由榔是故意的

毕竟文史学类在大明文化界本来就处于统治地位,甚至都过热了,当然不再“鼓励”的范围内。

即使朱由榔要培养文科人才,也是培养财政、经济和社会学类的进步青年,而不是什么“理学大家”。

故而唯一和文科相关的奖项,经济奖,也是颁发给对前沿经济、财政、金融理论有所突出贡献的。

对于许多传统士人而言,更是要了老命,毕竟“君子不言利”嘛。

第一届的奉天承旨,已经开始提名了

不过作为“神通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