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可汗(1 / 4)

贞观初年,**厥颉利、突利可汗领十数万铁骑,趁着玄武门事变后,唐帝国内部动荡之际,大举南下,挺进至长安城外。

当时全长安不过数万兵马,无抵御之力,李世民便以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在渭河便桥之上,与来犯的颉利、突利可汗斩白马盟誓。

此后三年,唐灭**厥

故而,这种“斩白马盟誓”的手段,对于这些草原部落而言,未免有些分外之意。

不过倒也不必过多担心,毕竟在座的这些位头领们,怕是连知道李世民和唐朝是啥玩意的都没几个,更别说懂得什么“渭水之盟”的典故了。

不过斩白马会盟这种事情,在草原上并不罕见

更确切地说,不同于中原关内那样通过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熏陶,已经很少需用“会盟”这种手段来进行**联盟了。

而对于元廷北遁以后,一盘散沙的蒙古诸部而言,会盟,就是确立某股新兴势力或者维护主导权威的手段。

比如当初皇太极就是先孤立林丹汗,将其余漠南蒙古部落拉拢到自己这边,先后于沈阳与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诸部会盟多次。

其人的蒙古大汗名号,亦是第二次沈阳会盟时所加。

如果要类比的话,有些类似于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盟会活动。

朱由榔一袭素色绘龙纹衮服,看起来和寻常宗室子弟倒是没有太大差别,唯有腰间按着一柄天子剑,气势凌然。

八年了,朱由榔早已不是刚刚重生过来时那个惊慌失措的小年轻,桂林,尧山,军山湖,以及无数和敌手、臣僚之间的**博弈中,就算再是庸才,也足以被锻炼成豪杰人物了。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长期处在发号施令,一言而断天下事的位置上,又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抉择,从肇庆到南京,再到此处,亲身上过阵,杀过人,不知不觉间,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气势,已经远远能够压倒眼前这些个大半辈子都只能在草原上打转的部落头人。

额璘臣、昆克勿等近百人,只是低头缓步,跟随着朱由榔的步伐聚集于土台正中空地之上。

张名振虽然已走,但这边天子仪仗,当然还是有人看顾的。

光复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光复后军都督佥事王翊领着一百二十名全身着甲的精锐甲士,擎刀列为两排,冷冷相视。

这些军士身上闪烁发光的精良甲胄,是在座许多头领这辈子都没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