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会盟(下)(1 / 3)

额璘臣和昆克勿两位知晓内情的,当即跪地大呼

“皇帝陛下当为蒙古大汗!”

其余众人见状,先是一愣,随后也相继离席扑倒

“陛下当为大汗!”

“大明皇帝当为蒙古大汗!”

声音由近及远,纷纷响应,其中许多言语,朱由榔听不懂,但不难知道是啥意思,只觉得一时心潮澎湃。

无论如何,对蒙古乃至于整个北地的攻略计划,第一步算是完成了,未来明廷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算是暂时没了后顾之忧。

“朕说过,只要真心相投的,绝不亏待!”

“今日可在此立言,但今日参与会盟部落,日后但有争端、是非,均可直报于朝廷,直报于朕这个蒙古大汗御前!”

“朕一定给诸位一个说法!若是有天灾人祸,牧民受难,朕和朝廷绝不旁观。”

“长城沿线诸多互市关口,会渐次重新开放,南北互贸,交流,内外一家,如有奸商、墨吏,压迫剥削牧民过甚,诸位大可以奏陈直报与朕,必为尔等做主!”

这几个条件可谓都相当诚恳了

要知道,在明代的草原贸易中,漠南部落其实才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这也是明清之际晋商集团能够崛起的原因,就是利用双方之间的单方面贸易优势,进行垄断。

当然,早在姜镶起义以后,多年战乱中,晋商集团被削弱得比较严重。

而其中几家比较庞大的,如范氏,眼下还在明廷查抄之列,已经被缉捕封存。

不同于后世某些段子里动不动就是晋商富可敌国,恍若背后**oss的人设。

明军从中并未查抄出多少真金白银来

也不奇怪,也许天启、崇祯之际,这些人的确富可敌国,但后来天下大乱,打到山西的李自成会管这个?怎么可能会绕过顺军拷饷政策。

至于多尔衮入关秉政以后,江南失陷,财政失血,清廷也不大可能留着晋商这块肥肉不动。

早就被搬空了。

当然,晋商集团虽然在清军入关之前,多次充当满清控制关外贸易和销赃的白手套,但事实上,人家的生意都是来者不拒。

以“中开法”给明军筹粮,李自成来了又成为拷饷对象,走私铁器给蒙古,啥能赚钱就干啥。

只是在崇祯年间,最赚钱的行当莫过于走私铁器给后金而已

但归根到底,以商人集团却能够稳固站在明清双方之间,恐怕还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