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榆园军(1 / 4)

微山湖在中国众多水系当中,属于是相当年轻的一类。

具体来说,其主体完全形成,也就是万历年间的事情。

因为它实际上也是黄河夺淮入海、夺泗入海的结果。

此时的微山湖,还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之中,以至于,湖泊的外围,都还是大片的沼泽地。

芦苇丛生,倒是个隐匿的好地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自明中后期以来,地方上的流匪、山贼之类,往往都喜欢将巢穴安于此处。

再加上这边原本就是漕运流转之地,不乏炎热的流匪之类。

而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也不乏不堪赋税摊派,和地方索取无度,逃入沼泽地内,寻地方隐匿的人口。

满清入关以后,淮北、鲁南水系遍布,不乏抵抗的士绅和民间势力,一旦遭遇清兵围剿,此处也是躲风头的好地方。

历史上,清末的捻军,就活跃在此处。

当然,此时其实也不缺乏民间义军活跃

其实,早在万历年间,山东天灾人祸不断,就有大量失地流民组织起来,抵抗官府捐税,他们利用茂密的榆林作掩护,所以被称为“榆园贼”,还创造了地道战术,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十里,神出鬼没地袭击官军。

顺治二年,随着清军入关,抵抗的对象,也就从官府,变成了清廷,而且规模愈加扩大,榆园贼,也就变成了榆园军。

延伸到鲁南、淮北、豫东等地。

尤其是顺治五年,降清后被软禁在北京的江北四镇之一,刘泽清,偷偷联络了自家旧部李化鲸,派了出去联络河南、山东的榆园军。

原本散落的义军逐渐聚集成了一股,成了气候。

历史上,榆园军起义规模颇为不小,先后攻克曹州、濮州、定陶、城武四城,拥立明忠义王建都曹州称帝,改元天正元年,连克巨野、东明。

清朝调集河北、山东两省镇兵围攻曹州,两月未果。顺治四年,榆园义军又西破南乐,北攻大名,有进取北京之势。义军所到之处,诛吏绅、劫府库、破城邑,给清军沉重打击。

但在这个时空,朱由榔自然不愿意让榆园军过早发动,最后白白牺牲。

而是通过锦衣卫,先行联络,在给予大量支持的同时,也让各地榆园军,先不要急着起事。

等明军光复江南,抵近江淮以后,榆园军,就变成明廷插在敌后,一根颇为要害的钉子,只是这些年来,还一直没有太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