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微山湖(1 / 4)

“所以说,后军恐怕是不能如期抵达徐州城下了?”

大帐中烧起炉火,上面用木枝架起陶罐和竹筒,里面正热着今日军中晚饭。

李定国一边用木柴挑动着火焰,一边随意向身边将佐问道

早在西军时期,年轻的李定国就以待人宽容仁慈为著,在其营中,谁都知道,李定国向来不开小灶,军中士卒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如此举止,倒是和朱由榔类似。

这倒也不只是为了亲近部下,按李定国自己的说法,这样能够让他了解军中士卒的身体状况,只有摸清基层将士的体能情况,将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战略战术,知道军队行动力的极限在哪里。

清明以后,江淮落雨逐渐多了起来。

这对农业生产而言是件好事,今年无论南北,春季都没有出现大面积干旱,是个极好的消息,毕竟从天启年间以来,气候一年比一年恶化,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洪灾,重负之下,几欲绝望的关内百姓,终于能够得到一个喘息之机,实在珍贵不过。

但对于军中宿将老卒,一到阴雨季节,便是最难熬的时候,身上曾经不知多少年积攒下的旧伤,开始隐隐作疼,十分难熬。

李定国年纪只比朱由榔长三岁,今年也到了三十三四的年纪,虽然作为一员将帅,这还处于黄金阶段,但到了如今,李定国也很少再像当初那样身先士卒,冲杀在一线了。

他担任大都督同知后,朱由榔也是三令五申,严令军中总兵以上将领,尽可能不要参与一线搏杀,否则白白折损,就太可惜了。

尤其是李定国自十岁起,就跟随张献忠转战,每战必当先,不畏矢石,凡十余年。

当年张献忠率军转战湖广时,年仅十七岁的李定国,只率二十轻骑,趁左良玉乱兵撤退之际,夜袭襄阳城,一鼓而定,威震天下。

也曾于万军当中,阵斩豪格麾下勇将。

如此看来,其人在军山湖前,以三千精骑,破军阵,挫敌锋,救驾润陂,追亡逐北,倒也不算多离谱。

经过七八年的交锋,清军对于朱由榔麾下将帅,也多有了解。

而无论明清双方,还是朝廷、民间,若说要举出一个明军第一人

那李定国的地位毫无疑问居于翘楚。

身旁前来汇报的,乃是总理军中行军事宜的光复左军都督佥事,李来亨。

按道理来说,此时光复左军的指挥官,应当是都督刘文秀,不过既然身为整个东路军总指挥的李定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