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机会(1 / 3)

“所以说,此战,尔等任务,却非攻陷城门,而是尽可能混进去,一定要把鞑子粮草给我烧了!”

李过正色对着眼前的将佐吩咐道

前几日,明军多次发起夜袭,但效果都不大,除了一次勉强占住的南门外的屯兵城,不过天亮以后,也被清军派精锐夺了回来。

双方各自留下数百伤亡后,依旧如常。

而事情的转机,却恰恰就来自这次差点成功,却十分可惜的夜袭。

在短暂的拿下城南屯兵城后,明军除却斩杀近百,还俘虏了十多名清兵,在天亮后,被清军反扑之时,带队的明军参将,颇为有见识地咬牙将这些俘虏带了回来,而没有留在战场,或是一刀砍了。

于是乎,明军十分幸运地发现,这十多个俘虏里,有一个蒙古出身的清军镶蓝旗佐领,乃是两天前才因为城南屯兵城守将,运气倒霉,被明军炮击伤中,不治身亡,他被调到了屯兵城,用于填补空缺。

换句话说,这人对于此时清军襄阳城内的布置颇为熟悉。

毕竟济尔哈朗已经率部在襄阳城里呆了一个多月了,这些镶蓝旗军官将佐,对于城中要害布置,还是颇为熟悉的。

李过二话不说,找到了归正营的军官和锦衣卫帮忙,直接连夜拷打审讯,锦衣卫的手段自不必提,一晚上的时间,就啥都交代了。

从这厮的言语中,锦衣卫结合其他既有资料情报,确定了清军在襄阳城内的辎重、粮草储存地。

早在两年前,济尔哈朗就开始策划在襄樊和明军死磕了,所以他早就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襄阳城能守下去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城中粮草够吃。

济尔哈朗自光烈五年起,就大量搜刮襄樊、郧阳、南阳地区的粮食,储存于襄阳,以保证够五万大军半年食。

此时城中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人马,济尔哈朗再守个大半年完全没问题。

换而言之,如果能够摧毁这些东西,那么......

这想法一出,李过以下诸多将领都有些按捺不住。

这种事情,首先肯定是寻求锦衣卫的帮助。

但锦衣卫方面却是也有些难办,一方面,城中守军大部分都是镶蓝旗的八旗兵,和清军在北直地区组建的新军,忠诚度绝非绿营兵马可比,很难策反。

另一方面,当年江南战役尤其是南昌的陷落,都是教训,故而清军对于明廷锦衣卫的手段也是有了深刻认识,故而临战之前,济尔哈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