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铁人初试(1 / 2)

所有两岸清兵开始无序往运河两岸外逃离,但由于缺乏组织,反而延缓了速度,挤作一团,变成火炮射击的目标。

“通通通......”

不断迸射的火光以及倾泻的弹丸,在傍晚日暮下的大运河与长江交界处间飞驰,留下清兵慌乱无措的哀嚎和仓促。

炮火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六百门火炮持续输出近万炮弹,将方圆数里之内都纳入打击范围,清军散乱不堪,正向逃窜。

见状,甘辉一臂高振,拔出配刃,对身后旗手传令

“准备登岸!铁人营先驱!”

猛烈的炮火终于逐渐消停,数千明军将士提刀贯甲,船只纷纷靠向运河两岸,准备登陆。

朱马喇见状如何不知对方打算登陆步战,连忙赶紧呼号,让亲兵四处维持秩序,将松散的清军聚集起来准备抵抗。

结果,没想到明军炮火根本就没结束,早已填装完毕,就等着清兵重新聚集起来。

等船只逐渐靠岸,清兵以为对方要下船陆战,朝这边冲来时,便又是一通齐射M.

“轰隆隆”

又是炸雷霹雳,弹雨飞舞,原本才刚刚被朱马喇亲兵和八旗们驱赶,激起的战心顿时四散,又开始朝后方四散狂奔,任凭身后人如何驱赶,也无济于事。

朱马喇连续严令,斩杀了近百逃兵才勉强稳定下来,可此时,明军却已然下船列阵。

此战随行兵员并不多,毕竟也就三十艘战船,虽说都是大船,但也带不了太多人,统共也就五千左右。

其中,刘国轩的铁人营自然就成了中坚力量。

“举矛,前突!”

刘国轩高声下令,数百身着甲胄的长矛手先行向前数步,突出应敌。

郑成功在铁人营的人员招募上充分听取了刘国轩意见,刘国轩拒绝了让那些郑氏旧部的海寇水手们加入,而是统一选择当初郑鸿逵在漳州地区招募的,粤东、闽南、闽中一带的渔民和山民作为兵源。

福建、粤东的地理条件和赣南有些类似,都是那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民风亢健,多喜械斗,同时由于客家文化的影响,宗族、集体意识极强,往往喜欢抱团。

刘国轩自己就是闽西山区的客家人出身,对于福建地方的民风颇有认识,在他看来,这些人是非常优秀的兵员,一方面,相较于江南、湖广那些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这些山区百姓十分好斗,其中一些甚至有不少战斗经验,

ωωw.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