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一)(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44 字 5个月前

帮你一把,”他的语言比简文生要流利很多,“我不喜欢拐弯抹角,有什么话尽管直言。”

“是这样的,在下想托您问问海上的番商,可有买卖火器的?最好是鸟铳。”叶永甲慢慢坐下。

“的确有些商队辗转于南洋、东洋贩卖,未曾到得天朝。如果大人有办法让朝廷出面接触,那还是有可能的。”

“一次大概能买多少杆?”

“有问过几嘴,说多国都在急购鸟枪,存货不算充裕,仅余二百余杆。”

叶永甲感到头疼了:“一杆多少两了?”

“珍贵得很,三十一两。”

“三十一两!”叶永甲差点跳起来了,光这笔数字就追上了计划中的五千两,就算加上户部最忌讳的运费,也无法比过这样的骇人数字。

吴思经见其反应如此激烈,连忙相问:“看来您要买不少。”

“是的,这样一千杆户部肯定不答应。”

“你们难道没想过自造火器吗?”

“想了,算下来也只需五千两,可惜吏部的陈大人坚持运料艰险,用费会骤然增大,且此举扰耗民生,大误国事,故而反对。”

“那吴某有个主意。”吴思经眼睛一亮,搓了几下手掌,“我从番商那边听说,南洋几个铳炮厂的大商人都都想来天朝办厂,可惜法令严禁,深为憾事。如果叶大人想买到这一千杆鸟枪,可上禀朝廷,使番商入国内办厂;大人再以长远之利益诱之,督促他们一杆一杆地勤造,用低廉的价儿尽数买来。而原料自有商船自闽粤、南洋送来,更无运费之忧矣。长此以往,天朝将不费吹灰之力,而坐拥铳炮无数,日后万国来朝,岂不为天大的好事!”

吴思经说得天花乱坠,把叶永甲都陷进去了,引得后者大肆喝彩:“好,好计策!”

“所以……”他那双眼睛略一瞥,“如果想让我去替您问他们的话,最好在此盖个官印,好教那些番商信服。”

叶永甲一摸怀中,果然带了一枚玉印,便想都没想,拿与吴思经看了。吴思经旋即笑嘻嘻地捧出一张纸条,令叶永甲盖了一个好深的印记。

叶永甲并不觉有不妥之处,将事情办完后,还与他闲谈了片刻,被他不停地奉承着,甚是欢欣。

眼看天色不早了,吴思经便以教中之事为辞,使几个教士好声好气地送了他出去,叶永甲也便牵了马,告辞离去。

出了教堂,他自然是满面春光,聚精会神地望着周围的景色。

“你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