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逐渐商业化的兴民镇(1 / 2)

到得三月下旬,李邦华才把十二镇行走了一遍。

这些镇中,尤其属兴民镇最幸福,几乎就是一个没城墙的城市!

小半个南安府的商户都来兴民镇经营,镇子核心的兴民村每天都有大量的商户进进出出,镇子外面的秧苗也在茁壮成长。

都来这里经营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十二镇的百姓有钱,但是他们不敢乱往大明治下跑,怕被抓壮丁……

二是这里收税少啊!

目前高承收的商税,只有陆路水路上面的关税以及商户正规经营获得执照的门摊税。

门摊税一事,大明也收,十二镇也收,可大家就是愿意往高总兵的地方跑。

大明官府收门摊税,一年收几次不定量,一次收多少不定量,偶尔来个太监加征,立刻就得多掏许多!

可十二镇的门摊税呢,全部恒定,占多大地方经营,就交多少!

要是有官吏横行霸道,直接往镇公所告就是。

尤其是兴民镇,镇长是高总兵的亲信姜石头,几乎算铁面无私一般的人,更不怕本地小吏搞事情!

至于关税,为了防止财富外流,高承也是用尽了手段。

从外面进来银钱不管,可从这里往外出银钱,十抽三!

你在十二镇赚一万两,要想回家只能拿七千!

不过,高承并不像钞关太监一样硬收,同样也给了商户们避税方法。

带钱出去收的高,可带货物出境,收税很低。

只有十五税二的税率!这样一来,带着商品来贩卖的商户,多半需要卖成银钱后,再折算成别的货物带出去。

自然有很多商人会抵制这些行为,不过李邦华隐约猜测到了,高承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虽然现在看他都是正面形象,但这位爷起家的资本,可是灭门抢劫来的!

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李邦华没进日新月异的庐阳镇,而是去了一趟吉安府城。

现在的吉安府城远没有往日的繁华,流民们大多去给高承做工,商户们大多不愿意给崇祯交税。

城市真切地恢复了居住地的作用,只是用来居住。

李邦华来吉安府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找徐复生,要一份朝廷邸报。

时至今日,徐复生仍然在高承的监督下,继续做知府……

他早就想跑路了!可是高承不许啊!x33

他要是走了,还要和下一任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