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开始土断(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294 字 10个月前

有了上次在荆州推行土断的经验,这次桓温再推行土断之时就稳健了许多。根据荆州的经验,桓温认为,要想执行改革就得有人,而现有的官员又大部分是士族出身,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把家族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所以想要依靠他们推行土断,基本上痴心妄想。

所以桓温推行土断的第一步,就是招揽人才,提拔寒族官员,然后将他们充实到各级**当中去,然后再依赖这批寒族官员推行土断。

当时负责官员任用考核提拔的是尚书省的吏部,而此时的吏部尚书依然是由谢安兼任,但是因为谢安还担任着尚书侍郎的职衔,还要负责尚书省的其他事情,所以吏部的工作就基本上交给二把手吏部侍郎来负责。

所以,桓温决定提拔一位精干的寒族官员去担任吏部侍郎,来替桓温执行第一步计划,但是因为桓温长期征战,手下大部分都是带兵的将领,而这样工作又大部分是文职工作,所以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

冥思苦想之后,桓温想到了荆州别驾车胤,车胤就是“囊萤夜读”故事的主人公,因为出身寒族,即便是有满身的才华却依然得不到启用,最后被南平郡太守王胡之推荐给桓温之后,才得到重用,最后官至荆州别驾。

车胤在被桓温破格提拔到荆州别驾的位置上之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绩十分卓著,所以桓温决定进一步提拔他为吏部侍郎,让车胤来负责官员的考核选拔工作。

而车胤作为寒族出身的官员,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自然是了解社会的弊病所在,所以对于桓温推行土断一事自然是十分的赞同。

因此车胤决定不辜负桓温的希望,仗着有桓温撑腰,上任一开始作风就十分的大胆,严格按照朝廷的相关规定考核官员,对一批长期不上班、不称职、以及大量吃空饷的冗官庸官全部裁撤掉,完全不顾这些官员背后的家族势力如何?是哪一位高官的亲戚,只要不符合考核规定,就直接裁撤,毫不留情;然后又将一批长期得到了提拔重用而确实又有能力的官员提拔了上来。

由于车胤裁撤掉的大部分是出身士族的官员,而提拔的又多是出身寒族官员,这也就打破了东晋官场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和不成文的规定,让养尊处优惯了的士族官员们一时难以接爱,于是纷纷上

书弹劾车胤。

但是执政的褚蒜子很清楚车胤是桓温的人,而褚蒜子也早就想整顿官场风气了,所以对于这些上书弹劾车胤的奏章一律留中不批,其实也是在暗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