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仇池国灭亡(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309 字 10个月前

在桓温废黜皇族亲王,诛杀异己之后,朝廷为了安抚住桓温,避免桓温继续扩大打击范围,于是在褚蒜子的建议下,朝廷又进封桓温为侍中、录尚书事,同时又将扬州牧一职也给了他。

侍中是朝廷重臣的加衔,曹魏时期的司马懿、曹爽等权臣执政时期都加衔侍中。

而录尚书事的意思就是可以对尚书台的事务进行干涉,职权很大,东汉以来常以三公、大将军、太傅等重臣录尚书事,在历史上也是权臣的必备头衔。

东晋朝廷把这两个重要头衔都给了桓温,实际上已经认同了桓温权臣的身份。

然而桓温却并没有接受侍中和录尚书事的职务,而只接受了扬州牧的身份。

实际上桓温做为穿越者,对于些这些头衔看的并不是很重,在他看来,掌握实际的权力才最重要,其他的都是虚的。

而之所以接受扬州牧的身份,是因为州牧是地方实权,而扬州因为是京畿之地,历来都是朝廷亲自把握,从不设州牧,只设刺史。

刺史和州牧最大的区别就是刺史的等级比较低,而州牧的等级比较高,一般而讲,州牧的职权范围比较广泛,除了管理本州的行政、军事、司法等事务外,还可以处理一些地方性的事务,如灾害救济、民生保障等。

而刺史的职权范围则比较局限,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行政、军事等事务。

一般一个州设了刺史就不会设州牧,因为两者职权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而现在东晋朝廷选择把扬州也让了出来,让州牧和刺史同时存在,实际上是已经被桓温的此番操作给吓破了胆,认为再留着此地也无用,所以就干脆全部给了桓温。

当然,在全部给桓温的同时,朝廷为了脸面,还是保留了刺史的职衔,依然由王坦之担任,但是实际上都是桓温说了算。

而桓温在接受了扬州牧之后,整个东晋所有管辖州理论上就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东晋朝廷在事实上已经被桓温给架空了,所以那些侍中、录尚书事的头衔对桓温来说也就毫无疑义,还不如做个高姿态直接辞让了。

桓温因为还在牵挂着前线的战事,所以在处理完京城的事务之后,就立即准备回到前线。

他在临走之前为了防止反桓温势力的反扑,便任命四弟桓秘为散骑常待,领中护军,任命禁军首领毛安之为右卫将军,二人共同负责京城卫戍和皇宫宿卫。

同时,桓温觉得被贬到广陵的沈劲是个人材,虽然之前反对过自己,但是人材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