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追杀武陵王(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174 字 10个月前

穆帝这一罢工,整个朝野再次惶恐不安,一来是之前的反桓温联盟都是以穆帝为核心,有穆帝在这里撑腰他们怎么闹都行,现在穆帝这个保护伞一撤,伞下的人立即就暴露在阳光下,自然是惶恐不安;二来桓温这次实在太过强势,直接带兵进京,并且很快就控制了京城的防卫和禁军宿卫,虽然没有像王敦或苏峻那样直接带兵上朝,但是也足以震慑群臣了,再加上前两次叛乱时不少士族高官皆死于屠刀之下,这次显然没有人愿意再当刀下之鬼。

当然,任何时代都不缺少忠臣与直臣,虽然东晋皇权是历朝历代最弱的,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但是在忠君思想的影响下,还是有忠臣的,廷尉王允之就是一位,在将武陵王等人打入大牢之后,王允之就立即着手审阅侦查,王允之即是一位忠臣又是一位难得的直臣,出身琅琊王氏的他根本就不惧桓温的滔威,虽然桓温的弟弟桓秘多次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向王允之暗示,但是王允之依然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秉公执法,郗超害怕王允之坏了大局,屡次向桓温进谏杀掉王允之,但是桓温认为王允之是难得的直臣,所以一直不肯下手,所以王允之得以秉公办案。

而王允之的办案能力确实是一流的,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全部调查完毕,最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查无实据。

然而此时的朝堂已然不是三天前的朝堂了,在穆帝病倒之后,司马昱主持朝政,在桓温的要求下,司马昱恢复了郗超的职务,同时罢免了一大批跟随武陵王司马晞反桓温的大小官员,桓温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朝政。

所以对于王允之呈上来的“查无实据,并无谋反迹象”的侦办结果,桓温并不感到意外,这本来就是一起他故意制造的冤案,王允之又是出了名的直臣,若是能查出实据来那就怪了。

而桓温之所以任由王允之秉公办案,除了欣赏王允之这样的直臣以外,另一个用意就是效仿秦国时的赵高,当年赵高为了检验自己的威望,于是便设局试探群臣,故意拉了一只鹿来,当着皇帝的面说这一匹马,皇帝大笑说这明明是鹿,怎么可能是马呢?但是没想到群臣惧怕赵高的**威,纷纷顺着赵高的意思说这确实是马,而没有顺着赵高意思而说这是鹿的,自然也在日后被赵高用各种理由给处死了。

桓温当然不想当赵高,但是为了彻底掌控朝政,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彻底打压下去,然后自己才能放心的北伐,否则的话后方总有人给你捣乱,自然是闹心的很。

于是在王允之侦办结果出来之后,桓温又再次上书要求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