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洛阳伊阙(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086 字 10个月前

洛阳建都,始于周代,西周时期,周公姬旦奉周武王之命在涧、瀍二水沿岸营建新都洛邑,筑起了两座城:一座在涧水以东、瀍水以西,称王城,系王都所在;另一座在瀍水以东,称下都,用来监禁商代的“顽民”和驻扎军队。

后来,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所杀,周平王自镐京迁都洛邑,都于王城,史称东周。周公所筑之城被后世称为周代洛阳城。

现在,涧、瀍二水又被称为伊水和洛水,这两道水系是洛阳最重要的屏障,此时此刻,在伊水东岸的谷地及山间,到处都是兵马,人头攒动,一片喧嚣。

山坡上,东晋荆州都督桓温风尘仆仆,正骑在马上向西岸眺望。

西岸是姚襄军的阵地,那里也是一片忙碌,姚襄因为诈降失败,而不得不加紧在西岸布置构筑城营,以防备晋军的进攻。

看着对岸忙碌的身影,桓温不由的微微一笑,恰在此时,在河谷地带巡逻回来的武陵太守朱序请示桓温需不需构筑城垒,桓温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在此地构筑城垒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跟姚襄长期对峙,他要的是速战速决,因此,他让朱序立即去准备战船和排筏,准备随时率军渡江作战。

面对这个威武的大将军,朱序没有丝毫的怀疑,就立即领命而去准备了。

朱序离开之后,桓温带着主薄顾恺之沿伊水向南行进,发源于今河南栾川县熊耳山南麓的伊水,在流经古都洛阳的南部时,从东西对峙的香山和阙塞山中间穿行而过,呈南北走向。而伊水就像从山的中间避开了一样,相传在上古时代,这东、西二座山是连在一起的。大禹为了疏通河道,将它们凿开来。依据这一传说,后人在西山上建起了一座禹王亭,又修了禹王池。x33

桓温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洛阳著名的龙门石窟,似乎龙门石窟的对岸就是香山,而且这里的地形也很相似,于是便向随行的顾恺之询问此地为何处?

顾恺之连忙答道:“此地名为伊阙,这两边的山分别为香山和阙塞山,两山对立,伊水从中流过,远远望去就如同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便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x33

“原来这里就是伊阙?”桓温恍然大悟,熟读史书的他自然是伊阙这个地名的,因为在战国时代这里曾经发起过一起惨烈的战争,秦国著名将领白起在这里大败韩、魏二国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获魏军主将公孙喜。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从此以后,白起兵锋所向,战无不胜,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