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文官的心都黑了(2 / 3)

的朝代,它只能算是当时华夏范围内诸政权中的一个。)

这要是放在欧洲,民族就分裂了。幸好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强。

朱元璋的心有大格局、大气魄、大胸襟。他直接承认蒙元为华夏正统,重新确认了大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历史的关键十字路口,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为了南北统合,朱元璋打算立北孔的后裔做衍圣公。征求南孔意见时,南孔表示北孔守住祖宗传承有功,南孔谁敢争就开除族谱。当时,把朱元璋感动的,连说真不愧是圣人子孙家。

而明朝东林党的死灰复燃,再度把国家拉到了危险的边缘。

清军入关后,北方士绅望风而降,其实,就是北方士绅借助清军的力量去打击江南的士绅。

上一次你做初一,这一次我做十五。

江南的几次**,其实都有北方士绅参与。你们把北方搞得民不聊生,祸害完了,就想拍**走人,没门!

有清一朝,满人都是联合蒙古人、北方士绅三位一体,打压江南士绅。什么文字狱啊,加税啊,科举限制啊,都弄出来了。

为什么清末的革命都是从南方搞起来的,民国统一是历史少有的南北模式,而不是惯常的北南模式。再往后的就不说了。

崇祯一脸的阴郁,说实话,他并不清楚袁崇焕是不是要铤而走险,或者说东林要铤而走险。他没有证据,但是他感觉他受到了威胁。

上一次他本来就想把袁崇焕控制起来,可袁崇焕也不傻,扣押了人质。让他投鼠忌器,他没有办法索性就演一出戏给他看。

崇祯解衣推食的一番表演,其实没有半点真心。但就算皇帝是表演,那也是极大的恩宠。可惜,这厮还是念念不忘的要带兵进成。崇祯的怒气上涌,脸色愈发的铁青。

这个节骨眼儿,如果发生意外,有多种可能。

东林走到如今,已经穷途末路。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从他们上台以来。贪污成风,朝廷贪腐不堪。被皇帝抓到的贪腐案件不知道有多少了。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这些人除了嘴炮,干实事还不如一个小吏。

裁军搞得蓟州兵变,五年复辽寸土未复。买马银子内帑拨了二百万两,马匹一匹都没见到,银子也没了。

建奴兵临城下,崇祯心心念念的十万辽东铁骑没来,只来了九千多关宁军骑兵。崇祯气的当着周皇后的面痛哭起来。

要是十万骑兵落实了,如今哪里还是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