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凤凰楼密议二(2 / 3)

袁崇焕一手打造的。这支军队靠朝廷的俸禄可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钱,是不能有效指挥和控制军队的。

运作五万骑兵,外加十万步兵,可不是小钱儿能做到的。

皇太极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料定袁崇焕必然会接受他扔出去这块肥肉。也必然会除掉竞争对手毛文龙。

只有独霸对辽东的贸易,垄断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他迫切的需要钱来养军队,有可能的话,也尽量扩大军队。

皇太极看的清楚,袁崇焕非常明白,军队就是他的命根子,谁要动他的军权,他就和谁玩命。

为了这个军权,为了维持他的军队,他不惜和任何人决裂,甚至杀掉挡路的人。例如毛文龙。

皇太极心里明白。袁某人就是把皇帝、东林、晋商、后金、勋贵想方设法,坑蒙拐骗,用巨大的利益,硬是弄到一个锅里。

在这个他布的局里,用勺子搅动。好捞取他个人最大利益。

皇太极精于算计人心,他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挑动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矛盾。不断的把毛文龙的书信泄露给袁崇焕。给他更多的毛文龙把柄,以期增加他下手的决心。

皇太极反复思量,这次南下,唯一可以打消袁崇焕北上的理由,只能是更大的利益和更大的机会。m.bīQikμ.ИěΤ

显然,袁某人动心了。他认为后金大军打到帝都城下,皇帝和内阁必然吓得慌作一团,那个时候,他带着关宁军出现在帝都城下,他就是天,谁都要求着他。他可以谋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他胆子足够大,换了皇太极本人一定会做不忍言之事。毕竟谁不想,攫取最高权力呢。所以,以己度人,袁蛮子也一定受不了诱惑。这种机会,可是不会太多的,也许只能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这个机会要是抓住了,可远比去攻打辽沈的收益大的多。

当然,这些算计是不会让宁完我知道的。

在出征前,鉴于当前的形势,皇太极打算改大金国名为大清,同时颁布《颁金令》改族名为满洲。这件事,皇太极已经和代善等诸位大贝勒商议已定。

在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要在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下令改族名为满洲。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

同年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