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了解民情二(2 / 3)

杨凡点点头,酿酒要用粮食,了解酿酒业是了解农业生产的一个特殊角度。

“咱们这条街上,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括苍之金盘露、婺州之金华、建昌之麻姑、太平之采石、苏州之小瓶,都能买到。还有上好的山西汾酒。高粱酿酒就是本朝开始的,别看这高粱是杂粮,但是酿出来的白酒,有甜味,口感好。”

“京畿的高粱种植的多吗。”

“以前少,这几年逐渐的增多了。高粱这东西又抗旱,又耐涝。幸好种高粱的人多了,这几年大旱下,还能有原料酿酒。”

高粱植株高大,根系深,平时多储存水,干旱时可以扛过去。百姓也不傻,连着干旱,谷子、黍子都产量太低,自然就改种高粱了。

“老板,现在买卖酒,缴税吗。”

“买卖酒不交税,这是太祖爷爷当年定下来的。不过,各种杂捐也不少,县里的父母(县丞),老父母(县令)家里有事,都要摊派钱粮或者货物。衙役们也来收份子钱。”说着老头一指门口放着的一根水火棍。

“这根棍子,差人老爷放在这里,我一个月要给一百钱的租钱。”

杨凡差异的问道:“这玩意儿有啥用处吗,不租不行吗。”

老板立刻变了脸色,说道:“大人可莫要小看这根棍子。这个可是必须要有的。没有这个,不管是街面上的泼皮喇虎,还是要饭的乞儿,都会来闹事。赶都赶不过来,就没法做生意了。”

“泼皮欺压百姓,可这乞儿怎么也能欺负商家。”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乞儿都是一伙一伙的,他们不用做别的,往你门前的路上一躺,恶臭

熏天的哪有客人来上门。”

杨凡点点头,也明白这叫各有各的道道。

去年他送桃子去北塘口的时候,也是花钱过的钞关,那些纤夫结成了团伙,杨凡也惹不起,否则回来时就雇不到人拉纤了。

返程的时候,逆水行船,没有纤夫,他怎么还船给船行。租金一天可不少钱呢。

“我看这条街上生意不错,客人还是很多的。”杨凡向外看看说道。

“今年虽然大旱,粮食减产,听说城外灾民遍地,都是卖儿卖女的。那叫一个惨啊。可这城里却比前几年都好过了些。”

杨凡静静的听着。

“今年,皇上体恤小民百姓,放开了宵禁。这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了。咱们京里不比别处,其实有钱人不少,官员也多。不是没钱出来耍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