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购入船厂(2 / 3)

行情不好,一年也造不了三五艘渔船。上次接到造福船的订单还是三年前。

这个旧船坞有大量淤泥,长满荒草,要清理出来要耗费大量人工。

杨凡四下大概看了看,让人用卷尺量了一下,船坞内部长度有83米左右,宽度接近45米。

真心不算小了。

英国的一级战列舰,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全长70米,全宽才16米。这个船坞同时开工建造两条都够用了。

“这是当年成祖皇帝时建造的,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主要船舶都在南京建造,当时有大臣提出北边海域靠近京畿要地,也应该有修造大船的能力,才修建了这座船坞,尽管有两百年了,但当时用的三合土加青石砌筑的,到现在还非常坚固。别看淤积严重,长满了荒草,但里边的石头缝严丝合缝,现在还是利刃不能**缝隙。”

老厂主有些感慨的拍了拍船坞的内壁,大明这些年暮气沉沉,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生意也越发难做。

禁海时间长了,没有大订单,造过大船的老师傅逐渐凋零去世,渐渐地造船水平也下降严重。

“你们现在还有造福船的能力吗。”杨凡问道。

“千料以下的还能造,再大的就不行了。”

古代造船吨位用“料”表示,换算成吨,1料=0.325吨。千料就是三百多吨的样子。算是中等偏下的的福船吧。

“阴干的木材有多少”杨凡问道。

造船要用阴干多年的木材,新砍伐的树木是不能用的,准备材料这个最耗时间。这也是杨凡要买现成船厂的原因,新建船厂光是准备木料就要好几年。

“这几年生意不算好,但是我们也积存了一万三千多料的木材。都在储木场那边,可以去看看,都是十年以上,上好的木材。”

杨凡看了一圈非常满意,现在造船业不景气,他接手也很难赚钱,但是他的目的又不是靠造船赚钱。

杨凡主要是想研究一下,高速的船舶。将来好发展海外贸易。

现在大明气候这个样子,他是不能指望土地有足够的产出的,但粮食就整个东亚来说是不缺的,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暹罗那边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订单他们就给你开荒种植。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都有,那边粮食不值钱。

运输就是最大的短板,一般来说,海运的运费最便宜,火车运费是海运的五倍以上。但现在的船舶技术太落后,太依赖季风。往返暹罗和天津要半年左右。让杨凡感觉无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