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歌声回荡在哈密河两岸(2 / 5)

其是连排一级的军官;他们除了要维持治安,进行日常训练,每天晚上还得上一个小时的维吾尔语课。而负责上维语课的,则是曾在各地办事大臣衙署内担任“通事”的笔帖式。

原本这些笔帖式们在城破后,对北海军是又恨又怕。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件让他们惊掉下巴的事;那就是在北海军里居然有不少曾经的汉满蒙八旗兵,更不要说骑兵旅的正副旅长更是八旗满洲的披甲兵出身。

这**也太颠覆三观了!掐一下大腿还挺疼,没做梦啊!

军管会给这些“教员”们开的薪水是每月10块北海银元,外加120斤青稞面或是大麦。要是干的好,以后不光能成为军管会的正式人员,每家还会分五十亩地。

之所以会给这么好的条件,主要是这些笔帖式才是最了解下面情况的人。由于他们大都通晓汉、满、蒙、维语言,每天干的就是上令下达、下情上达的事务,能直接影响到各地办事大臣的决策。

当然了,这些人在满清治下的时候,往往会和掌管维族民政事务的台吉、伯克相互勾结,欺上瞒下,欺压百姓。所以在任用他们之前,必须得来一次训诫,让他们知道一旦再有收受贿赂和欺压百姓等行为,轻者跟俘虏一起去修路,重者发配西伯利亚。

这番谈话到底有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真是不好说,反正一众笔帖式们都被训的脑瓤子嗡嗡的,个个心惊肉跳。

让入疆部队官兵掌握维语这件事,早在刘胜和范统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定下。范统为此还专门以**部的名义下发了动员令,甚至还把另一时空里的“流动红旗”制度也给搬了过来。对于学的不好的军官,直接通报批评。

要知道语言不通,北海军别说发动维吾尔人“打土豪”了,连公审大会都开不起来,在台上唾沫星子横飞慷慨激昂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说啥,就算开仓放粮都没人来领。

再者,另一时空里满清对天山南北的治理经验得失已经证明,光强制维吾尔人学习汉语,而汉人不习维语,只能让双方隔阂愈发加深。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从同治后期开始,清廷在天山南北大力推广儒学,兴办义塾,推广教育,前前后后搞了二十几年,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化传播,不过最主要的贡献却是造就了一大批毛拉和翻译,老百姓该吃不上饭还是吃不上,继续过着暗无天日的贫困生活。

那些被强迫去义塾的人甚至喊出了“胡大胡大,何虐我也!”

其实儒学教育及科举之所以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