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红旗漫卷天山雪(3 / 6)

首当其冲的便是“布哈拉汗国”的没落和“曼格特王朝”的创立。新任统治者为了消灭境内的割据势力而不断发动战争,使得汗国陷入长期战乱之中。河中局势的动荡波及到帕米尔一带,无论是巴达克山、浩罕汗国、喀什噶尔和阿富汗人都介入了这场内讧。

另一方面,曾是布哈拉汗国将领的普什图部落酋长艾哈迈德沙赫,于1747年7月在坎大哈称王,开创了杜兰尼王朝,成为阿富汗国家的缔造者,并于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征服了西起呼罗珊、东至克什米尔、北抵阿姆河、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区域。之后他又发起远征,将势力延伸到帕米尔高原西南地区。

此外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沙俄帝国也在蠢蠢欲动,其殖民扩张的触角即将伸向中亚腹地,迫使赵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发生在三十五年前的“普拉希战役”,它在后世被认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的开始,其结果便是英国人开辟出了一条由喜马拉雅至帕米尔一线的扩张通路。

再有就是沙俄,他们虽然在西伯利亚被北海军打的抱头鼠窜,但在哈萨克草原方面,已经建立了多条要塞线,对其实施分割包围。此外他们还向中亚各汗国派出“使团”以收集情报,为进一步的蚕食和征服作准备。

对此时的中国而言,在帕米尔以外的各国中,巴达克山和浩罕这两个布哈拉汗国解体后分离出来的政权极为重要。他们不仅和中国接壤;而且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满清这些年与布哈拉、阿富汗等中亚西部大国交往所必须依靠的中介。

虽然这两个政权在“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后都向清朝表现出“恭顺臣服”,但其实各有目的。内忧外患的巴达克山是希望背靠满清,得到庇护;而浩罕汗国则是要提高自己的威望,均沾东西方贸易的利益,以便统一费尔干纳,同时对喀什噶尔也心存觊觎。

如今的浩罕汗国之所以不把满清放在眼里,敢于出兵喀什噶尔,除了满清丢失喀尔喀的消息传到了那位可汗的耳朵里,三十五年前阿富汗使团在朝贡过程中,对满清底线的进行挑衅而没有受到惩罚,也助长了其反叛心理。

满清的统治虽然覆盖了葱岭地区,但其军事能力的触角已达到极限;与汉、唐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未用兵于帕米尔高原以西。于是当阿富汗使团的“不臣之举”发生后,清帝国在中亚的威信便遭受了沉重打击。一旦天朝上国的面子不管用了,觊觎者便趁势发动。

对赵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