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赵新递出的苦果(3 / 6)

会规、工作积极、学识渊博的传教士,进入宫廷后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在学术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编撰了法文版的《孔子传》和《中国历代帝王纪年表》,还将乾隆的《御制盛京诗》翻译成法文,传到欧洲后,让伏尔泰向往的如痴如醉。由于深受乾隆信任,他还担任着乾隆和路易十六来往信件的翻译任务。

乾隆让钱德明给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和路易十六各去一封信,提出大清愿意联手法国**对抗在天竺的日益扩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此,大清需要获得法国的帮助,在收拾完廓尔喀后,顺便在天竺北部站稳脚跟。

钱德明一听就兴奋了。自从教皇克雷芒十四世在十八年前宣布解散耶稣会后,“味增爵会”便占据了耶稣会在北京传教区的住所和教堂。而留在北京为宫廷服务的耶稣会士们有的在劳瘁中死去,有的则在忧伤中艰难度日,钱德明对此也无能为力。

眼下乾隆这位东方的大皇帝陛下要联合法国攻略印度,对抗英国,这对钱德明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也许国王陛下会因为和大清帝国携手在印度取得辉煌的胜利,从而恢复耶稣会的合法地位,要知道复兴耶稣会是他的毕生愿望。

然而此时这两位谁也不知道,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勒克莱尔已经提前联络了北海镇,更不要说还想着跟北海镇签署协议,目的也是对付咄咄逼人的英国人。

好吧,一切都乱了套了!

但是,把福康安调回来是一回事,接受喀尔喀蒙古的失败则是另一回事。乾隆为了在**上找到和北海镇暗中合作的台阶,避免左翼、科尔沁和喀尔喀各部蒙古王公的非议,他必须还得摆出姿态跟北海镇打一场才行。

1791年10月1日,也就是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十七,清廷的经略大学士阿桂在经历了一场夜袭惨败后,突然接到了乾隆的八百里加急上谕。

在这封上谕里,乾隆告诉阿桂,眼下廓尔喀由后藏入寇,朝廷出兵势在必行,故而众将须当奋勇出力,剿退贼匪。

“......朕体上帝好生之德,然似此狡焉思逞之徒,亦断不容稍为轻赦,若使天下后世传为遗憾,则朕亦何以上对皇祖皇考在天之灵耶。所谓驱之锋镝之间。使膏涂草野而不恤也。赵新一日不获,则天下一日不宁,必发大兵歼戮剿除。众将若能迅速擒拏贼首,克日蒇(音同产)功,朝廷也将施厚恩于尔等。此战乃是宣示朝廷之天威炯戒,不使人心惶惑,以彰民望,令蒙古各部詟(音同折)服,诸事禀命。着将此传谕勒保、兴肇、松筠等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