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阮元的抉择(4 / 6)

赵新为什么要拉拢阮元?这事还得从两年前大沽口那场谈判说起。

虽说阮元当时因为突然撞见死党江藩被吓了个魂不附体,可他全程参与了谈判。从那时起,他就看清了朝廷根本不是北海镇的对手,满人早晚都会被赶下皇帝宝座。如此一来,身为顾炎武一脉学问传承者之一的阮元,便不自觉的冒出了“华夷之辩”的念头。

当初明清鼎革之际,从崇祯、弘光到隆武、永历这些亡国之君虽然个顶个的糊涂懦弱**,可对于汉人士大夫--尤其是江南士大夫来说,汉人皇帝掌天下之权乃是天经地义的事。皇帝不行那就换,大不了“易姓改号”;可满清来了那叫“率兽食人”,是亡天下。

虽然乾隆统治的这些年已经把自己推上了“治道合一”的制高点,以“儒者师”的形象再佐以文字狱,控制思想,让读书人丧失了“道统”的阐释权,可从明亡至今不过才一百五十年。当北海镇的战舰堵在大沽口逼着乾隆谈判的时候,当赵新和王远方两个人搅的扬州城天翻地覆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发现以汪中为代表的的“新扬州八怪”在为北海镇效力的时候,汉人士大夫心中那“心不甘情不愿”的火苗开始死灰复燃。

以上这些情况,独断朝纲五十多年的乾隆其实是一清二楚,心知肚明的。自从赵新打出前明的旗号开始,他一直在关注着江南士绅阶层的动静。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乾隆不可能对汉人大开杀戒,否则就会把汉人推向对立的一面。

乾隆四十九年年底,就在阮元从天津回到京城的一个月后,他有天在逛完琉璃厂字画店回到家时,愕然发现怀里竟多出了一封信。等他好奇的打开一看,顿时被吓了个魂飞魄散,因为写信的人居然是已经投效了北海镇的汪中汪容甫。

汪中在信里先是祝贺阮元考中进士,夸奖了一番对方的才华,然后就借着阮元在翰林院编修《石渠宝笈》一事,转而提及了顾炎武当年写的《与叶讱庵书》,含沙射影的劝诫阮元不要给满清效力。

当年清廷开明史馆,想请顾炎武去任职,顾炎武听到消息,就写了这封信给正在京城作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叶讱庵,用他嗣母王夫人反清绝食而死之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言外之意就是老子不去,清廷要是敢逼我,我就遵从母亲的临终遗命,以身殉之!

接着汪中话锋一转,又向阮元大致讲述了在北海镇的所见所闻,狠狠的夸了赵新一通。说什么有天纵之资,不输唐宗宋祖。自逆势于东北举兵反清以来,处处以民生为先,实乃古今异数。总之话里话外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