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们代表了谁?(4 / 6)

“于老师,您怎么喜欢收藏这些东西啊?”

于德利道:“谈不上喜欢,这里的好多资料都是我父亲生前留下的。卖废品吧,觉得太可惜了,所以我就都留了下来。”

“那您父亲是?”

“以前解放区学校的老师,教**的。”

“哦!”赵新恍然大悟,难怪于德利这里会有这么多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后的文史资料。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于老师,您有没有兴趣担任法律起草小组的组长?我倒不是拉拢您,千万别误会。您之前说国旗的时候,我就觉得您满腹经纶了,根本不是一个数学老师那么简单。”

于德利玩味的看着赵新,微笑道:“拉拢又怎么了?每个人都有点野心,我也一样。一个新政权从无到有,我可不想只当一个目击者,而是希望能成为参与者和规则的制定者。赵总,我说这话你别介意。”

赵新连忙道:“不会不会。”

于德利继续道:“不过你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能说出法的精神那样的话,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我原以为你就是想当一个军阀,推翻满清的军阀。”

赵新也露出微笑,说道:“然后呢?”

于德利盯着赵新的眼睛道:“然后你就成了另一个袁世凯。”他皱了皱眉又继续道:“或许这么说不准确,起码你手头的武力可比袁世凯厉害多了。”

赵新收起了笑容,看着于德利道:“于老师,要是有一天我真成了那样,你们会怎么办?”

于德利一耸肩道:“既然没意思了,那我们就回去好了。养养花、遛遛狗。”

赵新点点头,伸出右手,目视于德利道:“我争取不做一个独夫。”

于德利哈哈一笑道:“那我就拭目以待。”随即也伸出手和赵新握在了一起。

果然,第二天上午的讨论会结束后,于德利被任命为北海镇法律法规起草小组的组长,主持法律条文的起草制订工作。

于德利走马上任后,先是从学校十三岁以上的大孩子里抽调了十个人作为助手。这十个孩子在北海镇的学校学习了两年后,字已经能写的端端正正,平时布置的作文也能做到言之有物。于德利觉得这样的就足够了,这些孩子主要是负责记录、抄写的工作。

至于起草小组的副组长,则是另一位教授语文的周老师。此人大名周卫国,年近五十,之前也是“有偿补课”的杰出代表。不过方化当初是为了给老婆治病的医药费,周老师则是嫌工资不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