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睡着都能笑(3 / 5)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124 字 10个月前

之前与工部合作之后,骊山就尝到了甜头。可阎立本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不会一味地提供石料与木柴,并且还会向骊山索要技术。

从去年开始,工部就停止向骊山输送石料与木材了。好在修建新家的木材与石料都够用。

李世民也只是给提供一时,他也不一直做好事给骊山充足的石料与木材。

有道是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这就像是人们原本不需要漱口水,但只要给一个需要漱口水的理由,并且再给一个有利之处的由头,才能让人们产生自己需要这个东西的念头。

追着皇帝使劲奶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一方面要考虑到这个皇帝野心有多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与皇帝谈条件时,自己吃了多少亏。

想着这些事情,张阳心情便很不好,要发展就需要资源,当资源的需求量达到一个水平,银钱就成了购买资源的一个工具。

这是眼下骊山最需要解决的窘迫情况。张阳对人招呼道:“将这些银钱都送入村子,带到我家门口。”

“喏!”十辆车马就这么慢慢悠悠入了村子。马儿拉着很吃力,银饼和铜钱的重量都快压塌轮毂。

他们将银钱送到之后便离开了。张阳走入马车,拿起一个布袋子,因为重量太大,没有拖着底。

负重不堪的布袋子当场裂开,铜钱便哗啦啦地掉了出来。这个动静也引起了院中正在上课的孩子们与媳妇的注意。

李玥快步上前,让婶婶帮忙将其中一辆马车的银钱全部拿出来,当看到堆积成小山的铜钱,还有一大堆银饼。

她许久没有讲话,痴痴地捧起一把铜钱,小声道:“我们骊山要卖多少棉布才能挣到这么多的钱?”如今骊山最紧俏的生意就是棉布。

至于肥皂这种消耗品就算是在夏天的旺季,也比不上一个冬天卖出去的羊毛布和棉布。

就这样,骊山一年最多的利润撑死十万贯,而这两年利润下降,从去年开始骊山的利润交了赋税,再给村子里劳作的村民工钱,抛去成本,剩余在自己手中也就剩了四万贯左右。

好在媳妇持家有道,让自己家的存款和现钱都维持在八万贯打底。今年给太极殿的那位老丈人不少银钱,准确地来说骊山并没有外界传闻的这么富裕。

而且能够留有这么一份家底也不容易,在之后的支出上还要小心翼翼,眼下要留着银钱去买薛延陀送来的煤炭。

银饼和铜钱都要经过称量,李玥和孩子们一起做着账目,一车车的银钱送入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