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学以致用的李治(1 / 6)

尚书省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依旧,最近正是清闲,公主与皇子们正在踢着藤球玩。

张阳写完对河西走廊的批复,搁下手中的笔,抬眼看向太子,

“对官学之策,太子殿下可有其他方面的想法?”李承乾点头坐下,

“孤从以往历朝历代开办书舍的经验上,挑选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方法,还有太学开办上的相关典籍。”太学创办年代悠久,到了此刻大唐延续了国子监的创立,并且将太学,国子学,书学,律学都囊括其中。

进士及第而享文名者,大多由两监生徒出身。汉时,一句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让太学在汉时达到巅峰有三万多人。

而历朝历代但凡天下平定之后,皇帝在选任官员上都会开创类似太学的士子培养所在。

李承乾的官学之策,则多是从这些方面得到的经验。张阳拿过太子递来的书卷打开看着其中的内容,wap.bΙQμGètν.net

“太子殿下以为我们支教的意义何在。”

“让朝中有很多的士子,让科举有更多的人。”李承乾不假思索说完,却见张阳笑了,又好奇道:“有什么不对吗?”张阳摇头道:“太子殿下还真是实在呀。”李承乾诧异道:“不应该是这样吗?”张阳将双手放在膝盖上,

“支教不只是为了科举这么简单,这是一项大事业。”

“大事业?”

“对,大事业!”拿起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竹筒水杯,张阳喝下一口热水,再是将它盖上,

“若支教只是为了科举,功利性未免太强,从而导致学子只读科举相关,而不知农桑与处世。”

“太子殿下以为一个书舍之中能有多少人走上科举的道路?”李承乾一阵无言,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张阳笑道:“我保守估计一下,一百个学子中只能有三两个能够走上科举,而这三两个人将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还要挤破了脑袋从各地学子中脱颖而出,如此数万个参加科举的学子中不到百人可以脱颖而出。”

“确实是这样。”李承乾点头赞同这个说法。

“所以在下以为支教的意义应当是育人为大,而科举才是其次。”张阳感慨着,

“让学子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以及让他们知道这个时代将来会发生的变化,而教书过程中更是要让学子明白如何处世待人,规劝其走向正道,做个好人,将来可以有个更好的人生。”

“育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