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五百吨破义军(2 / 4)

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ωωw.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

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

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

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

唐钦宸这几个月一直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虽然自己随时能够返回现代,

但是大明已经成为了自己的江山,这里的百姓,这里的官员全都是依靠着崇祯皇帝,

最重要的是,

唐钦宸在大明有了六七个孩子,

这些人他怎么可能舍弃得下去,这一次义军凸起,和利时比起来还是略有差距,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以军全部都聚集到了一起,整整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之重,这么发展下去,简直和历史中的百万大军没有区别了,

唐钦宸很是焦躁,

必须想办法化解这些以军,以前的办法看来作用已经不大了,

这一天,

唐钦宸正在和兵部尚书孙传庭议论如何征剿义军的事情,

“孙传庭,你快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削弱这些义军,至少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了!”唐钦宸十分愤怒的问道。

其实以前的办法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如果没有任何作用,那么这一刻的大明简直已经千疮百孔了,

不仅仅会有大量的农民军,而且还会面临更大的饥荒,ωωw.

但是因为有之前的很多措施,现在的大明虽然内部有十万的义军,但是根本不成气候,

只要皇帝有这个想法,随便调集几个布政使司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