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鱼多(3 / 6)

多的数量之中,将极少数“假死脱身”的人甄别出来,很显然不切实际。

必须要进一步缩小甄别范围。

陆铭思考片刻,继续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点,对于一架客机将要坠毁的成功预言,对哪个群体的触动最大?”

吕卿良立刻道:“航空业从业者!”

“对。”

陆铭点头:“只有航空业从业者,只有这些对于客机运行流程了解较为透彻,且较容易接触后续调查,并可以理解调查结论之中的专业术语的人,才更能受到这个消息的触动,相应的,那个隐秘组织才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换到非航空业从业者身上,对于根本不掌握专业知识的他们来说,不要说预言了一架飞机坠毁,就算你预言了一艘宇宙飞船坠毁,那又怎样?

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件阴谋而已,是他们阴谋击落了一架客机才完成了预言。至于什么调查结论——我又看不懂,我怎么知道真的假的?再说事故调查又不是我做的,我怎么知道你不是联合**在骗我?

基于这种心理,对于航空业之外的人,这个预言的效果可能并不好。

那么,如果那个隐秘组织想要一鱼多吃,其余的预言受众,应当也在航空业之中。

如此,需要甄别的人群便极大缩小。

吕卿良立刻拿起电脑,敲打查询了片刻,便道:“我查过了,去除销售代理等非直接从业人员,航空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大约有1000万左右。在这其中,技术岗位数量约有600万人。唔,还得算上退休人员,那么总数就有1100万左右。

按照全年龄段正常死亡率计算,平均每年,掌握较为专业技术的航空业技术岗位人员,正常死亡人数应有7.7万人左右。”

何薇道:“这个数字应该再进行一下修正。航空业专业岗位人员,普遍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医疗待遇也超出一般水平。他们的死亡率,应当比普通人更低。”

吕卿良点头:“确实如此。我去找一下统计数据。唔……修正后的人数,应当在5.72万人左右。”

陆铭精神一振。

相比起七千万人,这仅有的5.72万人,甄别调查起来无疑会简单很多。

何薇沉默了片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