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见老天师(1 / 3)

“这,这是......”

老天师翻动着笔记本,越看神色越是动容,激动、惊讶、赞叹,种种情绪难以言表。

这也引起了在一旁的陆瑾的注意,自己这位老朋友很久以前就已经是一副淡然从容的模样,像今天这样大的情绪波动,他可是十几年都没有见到过了。

所以,他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老天师露出这样的表情。

笔记本不厚,不过短短几分钟就看完了,老天师啪的一下合上笔记本,闭目沉思良久以后,才对着小道士说道:“你说的那位年轻客人在哪?快带我去见他。”

“是。”

陆瑾一下拉住老天师,道:“老天师,这十佬会的其他人你不打算去见了?”

“十佬会的人先晾一晾也好,让他们知道知道这龙虎山到底是谁的地盘。陆瑾老弟,你说呢?”老天师一边说着,一边挣开了陆瑾的手。

陆瑾一下子瞪大了双眼,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还有,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老天师脸上笑呵呵的,可是动作却一点都不慢,让小道士头前带路,一溜烟的就跑了。

“老张这到底是看到了什么?不行,我也得跟过去看看。”陆瑾连忙跟了上去,至于说十佬会?老天师都发话了,那晾着就晾着呗。

......

天师府的一间会客室里,李元清手捧一杯香茗,正和一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道长谈玄论道。

“自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合流便已初现端倪,至北宋逐渐成型。彼时,士人以与释、道二教人士相交为雅。道士入朝为官,文人入山修道之事屡见不鲜。明代的士大夫行为更甚,上至阁部大臣,下至州县小吏,无论是在职,抑或乡居,均是佛、道的倡导者,甚至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

“三教归一讲论导致了学者以释道义理解释儒家经义,从而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转变。释、道两教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时至今日,三教除去根本教义以外,大部分经义文学早已殊途同归。”

李元清祖父李哉鹤本就是当世大儒,他从小也在诸多大儒门下求学,再加上自己穿越前记下的儒家典籍,如今年纪虽轻,但文风实则早已自成一脉。

这一点,即便是家族中最固执守旧的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