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尾声-改变(2 / 4)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君、宋引章二人原是来自于教坊司后,不知为何,对于李勇的怨气似乎减轻了一些。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渐渐长大、也能记事了,也已经这么多年,她再记着那些往事也没有必要了。

何况以李勇这些年来待她如何,她也看在眼中,并不比赵恒差分毫,甚至可能还更信任她。

若非是他们的开始太过于荒诞,刘婉甚至都觉得若是早早自己在钱塘相遇他,也许就没有赵恒什么事情了。

当然,以那个时候李勇的年纪,这也只能是想想。

而对李勇来说,虽然当这个皇帝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原因,而任务的要求是,那就要做一个好皇帝,但这也影响不了他的享乐。

何况都做了这么些年的皇帝,也在没有掀动战乱的情形下,大幅度保留了大宋的元气却又真正完成了改造,如今却还不能享受享受?

不得不说,在太宗、真宗这两朝,实在是最适合一次彻底改革的时候,只是这两个能力都实在有限,魄力也不行,反倒为未来士大夫阶层跃升做了铺垫,形成了后面整个两宋绵软的风格。

而李勇取代了赵恒,真正改变的,其实也是合纵连横后,去了西夏、辽国、女真这几个现在未来的大敌,在完全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后,便开始对一些立国时的政策发难。

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内势力能够阻挡他,像是李沆、柯政都先后受不了告老回乡,倒是萧钦言得他所用,。

嗯,因为赵家的桉子,萧钦言之前被一撸到底,但很快又被起复。

这厮人品不管如何,能耐是够用的,而且正是其心性才适合于成为李勇手中改革的快刀,更形成了朝中浊流几乎压倒清流的局面——为皇帝办事的才叫浊流,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讽刺。

当然,这种人最后往往都是要被卸磨杀驴的,萧钦言自己或许也清楚这一点。

不过他却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在意识到自己逃脱不了这既定的命运后,干脆老老实实为王前驱,甚至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寄希望于能够青史留名。

而且自己没好下场不要紧,也算是为子嗣后代们积德,李勇自然也暗示了他会善待他的家人,包括流落在外的那个儿子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