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不能浪费(2 / 3)

方便做些事情。

这也是当初李勇给李武的计划里面的其中一条路线,只不过决定投办工厂以后,李武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分心他顾。

但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认识一些港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通过他们做点小投资也是顺理成章,李勇也将孙丽萍的钱拿了部分放到那里去。

因为不是自己亲至操作,所以李勇选择求稳,只找那些稳定长线发展的。

当然,往港岛那边投资,就少不得要涉及到一些影视娱乐产业方面,这不仅是李勇的想法,也是源自李武这个很喜欢老港片和老港星的迷弟的向往。

这个年代进入也是正合适,因为还不到各种热钱涌入的时候,但影视业的发展却又处处需要资金,包括一些尚在发展初期的公司和个人,比如说嘉禾。

这时候拓展人脉关系比其他路子其实都要靠谱,因为别的随时可能会因为政策等原因被掠夺,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人情关系却是能依存很久的。

当然也得要挑,不能是那种唯利是图、翻脸不认人的人,不然最后还是等于打水漂。

李武人在鹏城毕竟鞭长莫及,如果这些事情都交给别人来操作,也很可能最后反为他人做嫁衣,所以李勇也在找合适的人选,只是暂时还看不到谁既值得托付、又有一定的头脑能够应付那边的复杂情况。

好在是这方面本来就属于闲棋,不用急于求成,甚至如果做不好干脆就放弃免得变成无用功也未尝不可。

而至于公司这边,因为草创阶段大家都颇有热情,平常就算是没事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去找事做,比如主动拉投资,甚至从自己亲戚朋友那边套来钱,整得真有点像是传销的模式,让李勇都有些哭笑不得。

所以李勇除了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就没有别的举措了,这种时候宽松点也没什么不好,适合大家各自发挥,如果一开始就种种限制反倒没什么好结果。

反正对于李勇来说,有那么多实在的例子当做参考,他根本不担心后面尾大不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说实话,只有一种情况会形成反噬,那就是自己不够聪明不够理智,李勇显然不是那种人。

而至于马素芹那边,除了因为知道李勇的真实身份,需要让她消化一下,别的问题也不大。

毕竟她已经上了李勇的“贼船”,上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