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0章 湖山新投资(2 / 4)

没有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这冶金厂不就成了摆设吗?

他们试图拓展其他渠道,摆脱困境,偏偏就是要么距离远成本高不划算,要么就是技术不对口。

然而这一切恰恰对胡铭晨来讲是一拍即合,正中下怀的事情呀。

他这边已经和永元集团完成交易,斯尼亚的铜矿项目被他收购,要不了多久,那边的铜矿石就会源源不绝的运回国。

曾经胡铭晨想过,干脆将提炼厂设在斯尼亚,当地开采当地冶炼,最后运回来的就只是成品。

可这个想法也就只存留了两天就被放弃,原因就在于斯尼亚没有那么大的电力支撑能力。

没有可供保障的电力,那不是白扯了嘛,他胡铭晨总不能再给当地建设发电站嘛。

即便胡铭晨大方的愿意干,那麻烦也是一环扣一环的,火力发电站当地没煤矿,水力发电站当地没合适的大河落差,至于核电站......想也别想。

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建好发电站来,已经猴年马月去了。

湖山当地电力供应没问题,运输没问题,冶金厂有能容纳两万吨货物的码头,冶炼技术和工人也没问题,这不就像是等着他来一样吗?

到时候远洋万吨级货轮将矿石运到沿海港口,再通过河运到湖山,无缝连接啊。

“胡先生,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们湖山这两年发展不太好,阻力较大,我打算引新改旧,增强发展动能,可一直没找到突破口。”在从冶金厂码头会城的车上,赵德富对胡铭晨道。

赵德富也是够附身亲民的,他一直陪着胡铭晨转,将相当大的希望寄托在胡铭晨的身上。

赵德富已经知道了胡铭晨的深不可测,他手里面不止鹏博电子集团一棵摇钱树,背后的兴盛投资集团更是庞然大物。

只要兴盛投资集团漏一漏手指,随便几十亿的投资就进来了。

“赵先生,你能殚精竭虑的谋发展,让我由衷的佩服。湖山这地方,山多平地少,可条件比我家乡还好一些,只要找到路径,我相信产业转型会成功的。”胡铭晨道。

胡铭晨可不能一下子就抛出内心的想法,在国内,有些时候“打太极”是必须的。

“我想过,重点发展旅游业,打造东山湖景区,所以你对老城区的改造方案我会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