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说服的理由(2 / 4)

对他的重大让步详细过程说了一遍,“我是觉得,既然陈叔叔那么肯帮忙,而电影院又的确比录像厅档次高,容纳的观众也更多,所以就和他暂时达成了口头协议,只要我这边找到合适的地点,就马上成交,他会第一时间将设备拆下给我送过来安装调试好。”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胡铭晨停顿调试一下自己:“至于说杜格乡是不是开一家电影院,我觉得,从市场角度考虑,大的正规电影院当然不行,但是这种中等规模的镭射厅应该是会有前途的。表面上看,我们这里落后偏僻,好多地方还没有通电,可恰恰因为这样,老百姓会更感到新奇,大家应该会很感兴趣,到底看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这里文化生活不多,可以说很少,或许这个电影院要是能开得起来,可以给老百姓提供多一种文化选择,丰富他们的精神需要。通过电影,人们可以更加了解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的历史上又有怎么样的辉煌。中央要求我们各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觉得这个电影院,可以看做是杜格乡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载体之一。”虽然宋乔山不让胡铭晨唱高调,可是为了说服他,胡铭晨总不能围绕着怎么赚钱给他说。

做领导干部的,愿意帮忙做某件事情,总是要对他有利才行,那才更容易获得帮助。反之,他们就会兴趣寥寥。

胡铭晨的那些高大上的理由,不仅仅是要用在宋乔山的身上,其实也是希望宋乔山能够转述给其他乡领导,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刚才蹲在乡**大门口的时候,胡铭晨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他当时就觉得,要是只从商业的角度去分析,很难让领导心动,冥思苦想之下,胡铭晨干脆就决定,政绩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也许考虑到自己的政绩,乡**的领导会变得乐意也未可知。

听了胡铭晨的解释描述,宋乔山被惊艳到了。

这小子也太能扯了,压根不提赚不赚钱,反而是从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角度切入,这个策略不但很扯,也很高明。

宋乔山作为官场中人,他太清楚乡里面的领导们思考问题的逻辑和取向了。

被分调到杜格乡的领导,每个人在暗呼倒霉之余,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感到无奈居多。

实在是杜格乡太落后太偏僻,这里不仅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缺乏经济支撑,可以说要在这个地方做出成绩,那是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