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领悟(2 / 3)

魏晋干饭人 郁雨竹 1832 字 3个月前

他派来纸坊和书局所需的工匠,且因为岭南木材多种且好,格物司还同意在广州建立两个专门生产纺织机的作坊。

在赵申的不断勾引下,赵瑚也派了管事屁颠屁颠的赶过来,要做木材生意。

不过,赵瑚想要做木材生意,须得在岭南办一个布庄,不然赵申就卡着他的节符。

在赵申的经营下,一直各自为政的土民们终于走出山沟沟,愿意和外面的世界交流,并开始热切的修建官道、将孩子送到学堂里读书,族里的各种土产也开始出现在交易市场中。

比如各种蛇虫药酒、药材,以及他们自己的粮种。

光是稻米的种类就有很多种,有红色的米、绿色的米,还有口感很难吃,却可以在极寒之地生长的米,也有口感很好,生长周期却很长的米,有抗旱的,可以在龟裂的野地里生长的稻种,也有能够长在水边,被淹得只剩下一个尖尖也能结穗的稻米……

先不管好吃不好吃,产量高不高,反正各种奇葩稻米都有。

早些年赵含章和傅庭涵就一再叮嘱过官员们,寻找自然中的种子就是以种类多,有特点为主。

赵申知道,早些年沈如辉给赵含章种地,赵含章就让他把一株不会结穗的野稻和他们的稻种结合,最后养出一株能抗旱抗寒的稻种,产量没有变少,植株变矮,穗变短,但穗变多了,可以在冀州一带的旱地里种植。

从那以后赵申就知道了,给司农寺找种子,那就是不拘于产量、口感这些东西,但凡是个种子,只要有特点,都可以给司农寺送去。

于是,赵申就放出话,土民们也活泼,一听说什么稀奇古怪的种子都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他们立刻把家里,甚至野外撸的种子都带上了。

有的山民穷,甚至把菜种和野外撸的野菜籽都给带上了,问就是,“这野菜虽苦,但嘴里生疮,吃两顿就好了,跟药一样。”

山民们的药材全是野外采摘,岭南以南绝大多数是山林,林中资源丰富,里面的药材根本采不完,没人想过种植药草,也没人会种。

他们认为药材是上天的赐予,只能从大自然中汲取,是不能插手培育的,但菜可以。

他们向来采购的人推荐,“要是体内有热毒,不必吃药,吃这个菜就好,管用!”

采购的人也很感兴趣,问道:“多少钱?”

“不要钱,一包菜种换一包你们的桑种。”

中原传下来的纺织机效率很高,他们部族采购了两台,听说中原的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