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小话唠(2 / 3)

的喊上个将近几十上百次,而顾城一开始的时候还用一副十分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回应着对方,因为他觉得宝宝每一次呼唤自己,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认可,他也十分乐意和体验这种过程,但是当一上午这种过程,连续重复了几十上百次,即便是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变得有些无可奈何和慢慢的接近暴躁。

“爸爸,你在干什么呀?”

“爸爸,小鸡妈妈去哪里了?”

>

“爸爸,我的那个小兔兔拖鞋怎么不见了?”

“爸爸,我要穿小鸡的衣服。”

“爸爸,我的娃娃呢?”

类似这种类型的对话和询问,在一整个上午的过程中发生的次数已经让顾城懒得去计较了,甚至频率高到能达到5分钟之内连续重复个两三次,即便有些问题你已经十分耐心的跟女儿解释了,比如说爸爸此时此刻正在看新闻,小鸡妈妈走丢了,所以小鸡正跟着对方的朋友一起去寻找妈**存在,小兔兔拖鞋被阿姨拿去洗刷了,因为宝宝昨天穿着鞋子去楼下的花园里玩泥土了,小鸡的衣服还没有晾干,今天想穿小鸡的衣服需要等等,宝宝的娃娃在沙发上躺着睡觉,宝宝可以去跟娃娃玩,不用特别的再问爸爸。

即便每一个问题都能够从自己爸爸那里得到充分解释的答案,可是小宝宝似乎十分喜欢这种不断为寻和得到回答的过程,乐此不疲的不断重复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和询问。

这种女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实是让顾城有些无奈甚至头痛,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女儿,这种蓬勃旺盛的好奇心,有的时候甚至不是好奇,他只是单纯的觉得无聊,想跟你聊聊天罢了,而面对女儿一脸天真无邪的样子,自己又实在不好拒绝对方的询问和用一种十分严肃或者是不近人情的态度来回应,所以顾城处于一种既纠结又挣扎的育儿状态。

相比于其他的父母而言顾城觉得自己已经算是足够比较耐心的了,每一次女儿的用户都能够得到自己充分的回应,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顾城也尽可能会给女儿寻找一些,对方会感觉到一些喜欢的游戏,让对方尽可能长时间的沉迷于此,而不必打扰自己,安安静静享受生活的状态,可是很明显这种手段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流程,每次找到的游戏总是女儿玩上三五分钟就没有了,一开始的热情逐渐开始有些厌弃起来。

当然换个角度想想,这也可能是女儿跟自己比较亲密的原因,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