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1 / 8)

>

《在梅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牡丹亭》。

融合了京剧、昆曲等诸多传统元素。

真正的做到了心中都“古典”,耳中有新意。

许放的演绎非常传神。

王衡越听越是惊骇。

越是钦佩于许放的才华。

把中国风写得国际范儿,也就只有他了。

这和许放以前写的中国风有点不一样啊。风格上好像又做出了变化。

在RNB和嘻哈rap之后,忽然在开头出现过的京剧唱段再次出现。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京剧唱段很自然融入其中。

就好像本该如此一般。

传统与流行交织,呼应。

曲中有戏曲,戏曲中有流行。

它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

王衡很难描述此刻他听到这首歌时候的感觉。

而随着歌曲进入尾声。

《在梅边》这首歌也迎来了最高能的时刻。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

打击乐节奏加快。

仿若戏曲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结束时刻,推向高潮。

而随着打击乐节奏的加快,许放的说唱速度,也跟着加快。

这是一个渐变加速的过程。

就像是汽车起步,随着油门的轰踩,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后变成一道闪电嗖一声冲出去。

“尤其是对我们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

坐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在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