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两只“老狐狸”(2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176 字 2023-04-18

人?”

吕夷简老神在在的笑道:“孝先知吾意!你我二人之争无外乎国体,如今王曙为枢密使,自然也到了该退的年纪,你意下如何?”

两人之间乃是纯粹的利益交换,无论是吕夷简还是王曾都打算打压范仲淹与叶安,自然要满足互相的利益。

王曾点了点头起身道:“善!”

谁也不知王吕二人的这次简单会面已经安排好了朝中的诸多事,两人虽然无法彻底除掉叶安与范仲淹,但打压他们二人却是轻而易举。….王曾需要的是坐上枢密使之位,而吕夷简可以帮他,这就是利益交换。

……

景祐乃是赵祯期盼的好年景,可惜却并未得偿所愿,二月开春闱,天下学子前来东京城大比,一时间大宋的文治再次被推上巅峰,东京城中的读书人愈发多了,连云中郡侯府门前都有人投卷。

这也是屡见不鲜之事,有些读书人为了走捷径,便将自己的诗文或文章投递到高官之家,为的是得人赏识,就算科举不第,也能谋一个好前程,或是被推荐入国子监中。

>

只不过能被看上的寥寥无几,别以为朝中高官会对读书人网开一面,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真正礼贤下士之人几乎没有,除非文章写的极好,但这种人往往会得唱名,也就无需投递了。

叶安并不在意这些,反正他得到的旨意不是作为主考,而是监考。

赵祯这次在春闱的安保工作上特意指派皇城司参加,无他,因为皇城司的监察制度完善,对监察,监视尤为在行,比之开封府的衙役要强的太多。

另外也给是给叶安这个天章阁直学士一次参与科举的机会,春闱就是礼部试,也叫省试,大宋的科举以州试、省试和殿试的**考试制度,太祖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且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这算是极大简流程,使得人才能被充分的任用,当然弊端也有很多,比如越来越多的进士使得朝廷官职并不够用,只能安排待选。

皇城司既然接了活叶安便不敢怠慢,以直学士的身份监贡举,而翰林学士浦城,章得象权知贡举。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概念却完全不同,叶安等于监考组,而章得象等人为阅卷组,双方之间虽在一起公干,可互不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