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被抓壮丁的叶安(2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146 字 2023-04-18

制度,但他提出的奏疏上了通进银台司后便石沉大海了无音信。

朝臣们现在都在讨论另一个问题,因为范仲淹上疏了……

久居东京城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天灾可怕,加上因推广土豆和地瓜后各地州府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百姓逃难的现象急剧减少,故土难离,但凡有一点活下去的可能,谁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远赴异地逃难。

但土豆和地瓜并非是万能的,山东路的灾情蔓延了,青州的灾情得到了控制,其根本原因并非是常平仓的粮食足够吃,也不是朝廷的粮食援助及时, 而是范讽得到了王家的帮助。

王曾的老家便是青州,虽说他早已被罢相,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家在青州可谓是绝对的豪门,连范讽这样的知州事在王家也不敢放肆。

但好歹也是多年同朝为官,但范讽亲自写信给王曾后,王家便拿出藏粮五千斛赈济灾民,藏粮数千斛是一个什么概念?

一斛是五斗,现在大宋的一斗米相当于后世的十一斤,单单一个王家便能拿出二十万斤粮食来,这个数字实在让叶安惊叹。

但青州的饥荒是平稳度过了,范讽与王曾之间的**交易是什么叶安不得而知。

>

仿佛是老天爷就不想让赵祯好过一般,随着青州灾情的趋于稳定,江淮、两浙以及京东路开始出现旱灾……

范仲淹得知后便极力上奏赵祯,但好死不死的是他的奏疏居然没有通过通进银台司呈送到赵祯手中。

今日朝会后,范仲淹便留身奏事,一并留下的居然还有叶安。

朝臣留身奏事一般都是单独面奏官家,可这一次范仲淹拉上了叶安,这便让他奇怪了,毕竟自己现在提举皇城司,灾情这种事和自己并不相干吧?

自己还准备上奏赵祯改革大宋的兵制,就算不能一下子翻天覆地的改革,但最少也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是叶安的准则,范仲淹在那里慷慨激昂:“祖宗时,江、淮馈运至少,而养六军又取天下。今东南漕米岁六百万石,至于府库财帛,皆出于民,加之饥年,艰食如此,官家岂能安寝?!”

好家伙上来便批评起赵祯来,虽说你是右司谏,但咱们上谏的时候能不能低调点?

一身正气是好事,可太过不给官家面子,下场可不会太好,尤其是在自己还在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