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章: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2 / 7)

上的冷汗,缓了好一会儿,才给车间主任打去电话。

“喂,老李,有一批货需要赶出来,从明天开始你安排两班倒,嗯,计划外生产,放心,奖金不会少你们的。”

一个礼拜之后,第一批玻璃瓶就交货了,秦浩也很守信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接下来就是灌装了,自动化灌装流水线,自然是没可能的,这玩意得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昂贵,秦浩压根买不起。

“咦,你这又是在弄什么?”秦岭好奇的问。

这天,秦浩一大早就在摆弄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车间里不少人都被吸引过来。

秦浩没有解释,而是让人弄来一桶油,然后倒进新机器的漏斗里。

随后又拿出一个玻璃瓶,放到下方一个细长的管子上,最后再将新机器右侧的一个摇臂往下一按。

众人就见到淡黄色的液体开始流入玻璃瓶当中,不过第一次只装了一半,随后秦浩又按了一下摇臂,刚好把玻璃瓶装满。

“咦,这原来是个灌装器?”

“秦厂长懂得真多,这又给咱们厂节约了不少钱呢。”

知青们对秦浩算是彻底服了,这工厂从里到外,似乎就没有秦浩不会的。

秦浩笑骂:“行了,你们就别拍马屁了,赶紧装瓶,咱们能不能扩大生产就全看这批货好不好卖了。”

知青们闻言也都各自散去,开始投入工作。

经过灌装、封口、贴标签等工序,250ML的大豆油、花生油就算是正式出厂了。

接下来就是销售了,虽然是计划外生产,但由于是从粮站购买的原材料,在销售的时候也需要去工商登记,并且走正规渠道,否则一旦被抓可就麻烦了。

接下来,秦浩就开始跑手续,跑渠道,好在这年头像粮油这类商品都是紧俏货,只要有货就不愁卖,第一批五千瓶直接被县供销社包圆了。

当然,结款需要三个月的周期,倒也算是正常区间。

转眼,就是半年时间过去,知青工厂也进行了第一次扩建,人员从原先的150人,直接增加到六百人,按照县里企业的规模来算,已经算是大厂了。

在这半年里,知青牌豆油跟花生油的销售范围已经遍及了大半个陕北高原,甚至县里的粮站都不足以供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