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航空公司(1 / 3)

富矿 总是觉得累 1068 字 2023-04-13

>

还要考虑散热。

光照在水上会加热水,这种事平时不算什么,但光刻机是极为精密的设备。

给水散热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水流动起来,但是水一流动,就又可能会形成气泡,所以出水口的形状、位置都得经过严格计算。

光是为了给他们做纯水泵和单向阀,就差点难死东升重工!

此外还要考虑到底是把整个工作台浸没在水中, 还是仅镜头浸在水中……

这其中反反复复实验了不知道多少遍,才得到了一个技术上较为可行,经济上较为合算的结果。

进入厂房,杨东升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淼,虽然只能看到眼睛,但是看得出他对这里很感兴趣, “怎么样, 这里干净吧?”

“嗯!”杨淼点点头。

随同他们一起参观的还有几位国内半导体领域的专家。

同样一身无尘服的黄副总边走边介绍,“这台光刻机是八十年代初制造的, 使用的是波长0.436微米的汞灯G线,孔径数值0.3,分辨尺寸只有0.89微米。目前经过我们的改造,已经可以达到0.35微米制程,追上了九十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黄副总继续道,“我统计了一下总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关联公司的同类设备,光是这一项就可以为公司节约投资20个亿,年增加产值5个亿以上!让一大批老设备焕发新春!”

杨东升问,“如果把咱们最先进的光刻机拿出来,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个……”黄副总登时有点卡壳,“咱们公司最先进的光刻机采用的是193纳米准分子激光光线,这個等级的光刻机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进行改造, 而且蚀刻机、光刻胶达不到,仅对对光刻机技术改造也无法生产。”

杨东升还是太心急了!

半导体生产就是典型的木桶理论,你能生产出什么样的设备,不在于你能达到的上限有多高, 而在于你的下限。

即便现在杨东升能拿出一台阿斯麦极紫外线光刻机, 也生产不出10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

“很好了!”杨东升拍了拍黄副总的肩膀,“美国人、日本人搞了几十年,才达到目前的水平,咱们才搞了几年?未来二十年内,咱们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