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不原谅(1 / 3)

富矿 总是觉得累 1039 字 2023-04-13

>

很快一份名单就传真过来。

杨东升拿过传真纸看了一眼,矿井的数目不多,总计只有五对矿井。

最大的是一座年产能八十五万吨的气煤矿,在这个年代,这是绝对的大矿了。

其他四对矿井虽然没有这对矿井大,但出产的要么是肥煤,要么是13焦煤。

瓜州煤田以气煤为主,炼焦煤矿井很少,他们能把这几个炼焦煤矿拿出来,绝对是诚意十足了。

总计二十年的承包期,要求从明年起,第一年供应煤层气三千万立方米以上,第二年五千万立方米以上,第三年要达到八千立方米以上,第四年一亿立方米以上,第五年一亿五千万立方米以上,今后十五年,煤层气供应要稳定在两亿立方米以上。

虽然杨东升可以弄到天然气,但是未来十几年的时间,煤炭恐怕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

煤炭的存储和运输,都比天然气方便。

钢铁业是煤炭的第二大用户,天然气无法在炼钢中完全取代煤炭。

还有就是我们国家的技术路线了。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多煤少气。

此时全国上下的天然气运输、储存的设施都少的可怜。

我们国家的能源、化工产业,能用煤炭的,绝对要用煤炭。

据杨东升所知,第一台粉煤加压气化炉,此时已经在中国落地了。

技术转向不是那么容易的。

杨东升还记得前世发生在家乡顺河的事。

当时玻璃瓶制造是顺河的支柱产业,网络兴起后,生产玻璃瓶的,卖玻璃瓶的,跑运输的,一年挣几十万的大有人在。

这些人生活好了,又带动了顺河的消费。

可以说一个玻璃瓶产业,至少养活了顺河镇上下十几万。

连杨东升的二姐也在这一波浪潮中,通过开网店,还了债,盖了新房,每次打电话都喜滋滋的给杨东升说,她上个月赚了多少钱。

但是这种好日子没持续几年,一纸拍脑门的煤改气命令下来之后,全镇所有的玻璃瓶厂只能停产——因为根本没有天然气可用。

十几万人的生计问题,被连根拔起。

想搞煤改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