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曹化淳面圣,办报纸的真实目的(2 / 3)

第四、锦衣卫和东厂是平级的,没有高低之分,不要再走魏忠贤的老路。”

“奴婢明白!”

见曹化淳回应后,崇祯看着王承恩:“大伴,传李若涟来见朕!”

过了一会儿后,李若涟就进了东暖阁。

“这位是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

“这位是新任的东厂提督曹化淳。”

“你们两个相互认识一下,以后好配合。”

两人同时朝着对方拱了一下手。

“李若涟,一会儿你将大明日报的事情转交给东厂,以后大明日报就由东厂负责!”

“曹化淳,大明日报的事情一会儿李若涟会给你讲,朕的要求只有一点,

要在未来的一年内,遍布大明两京十三省的140座府和193州,两年内大明的1138县也全部都要有。”筆趣庫

“奴婢明白!”

曹化淳应声后,脸色迟疑了一下:“皇爷,以奴婢的理解,大明日报和官府的邸报差不多,但应该是每天发行的,

可以现在的交通,北京和周边州县倒也好说,可更远的地方没法一天到达,即便是六百里加急都做不到。”

“北京城初一发,其他地方就十五发,北京城初二发,其他地方就十六发,循环下去就行了,等以后驿站调整好了,再缩短间隔时间。”

反正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很慢,有时候北京城发生的事情,可能要在两三个月之后才会传到南京,半年才能传到广东、云南那边。

他之所以在这种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做日报,而不是周报、半月报、月报,

除了控制舆论、赚钱之外,更重的是打破现有的封闭思维。

封建的社会,百姓们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

很多百姓可能穷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县城,对县城之外的州府一无所知,更别提其他省份了。

秦人视越人之肥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就比如赋税,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有些偏僻的地方,当地官绅勾结,层层加税,百姓一亩要交五升、十升,

因为百姓们不知道朝廷最初的税率是多少,全凭当地官吏一句话。

但如果有报纸,朝廷最新的消息都能通过东厂控制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