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孙元化、徐光启、毕懋康面圣(2 / 3)

:“朕安!起来吧!”

崇祯打量着三人,年纪最小的孙元化都快五十岁了,三人虽然年纪大了些,但精神头还算不错。

徐光启,集数学、历法、农学、军事的大成者。

毕懋康火器专家,著有《军器图说》,燧发枪的发明者。m.bīQikμ.ИěΤ

孙元化,大明火炮研究第一人,著有大明第一部介绍西洋火器、战术的军事著作《西法神机》、《经武全书》。

特别是西法神机一书,记载了30多种发射**,提出了弹重、装药量与火炮口径成一定比例的要求;

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攻城炮车,设计了多种便于发挥火力优势的凸面炮台。

从这本书中就已经能看出初步具有了科学思维了,研发能力绝对的第一人。

可惜在吴桥兵变之后,部下孔有德携带火器投降建奴,他被崇祯下狱,遭到冤杀。

他的死,让他的老师徐光启营救失败后,心灰意冷,从此告别军事,不久病死。

还有一些火炮专家也被罢官流放,自此以后,明朝造炮人才枯竭。

可以说他的死,影响了华夏的历史进程。

若是他不死,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手,明朝还真不一定能那么快灭亡了。

“孙爱卿和三位认识?”

孙承宗上前一步:“回陛下,都是老相识了,孙元化天启间举人,臣举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

宁远之战的胜利,孙元化当居首功,可惜被魏忠贤等一众奸臣给冒领了。”

“而徐光启则是孙元化的老师,也是红夷大炮的主导者,自然也是认识的。”

“至于毕懋康,当年也是一风云人物,善画山水,宗王维富春笔意,少司徒方宏静、少司马汪道昆、少傅许国三人的忘年好友,

特别是在武器的研究上更是行家中的行家,臣自然是认识的。”

崇祯听完大喜,他还真不清楚这中间的细枝末节的东西。

既然相熟,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徐爱卿、孙爱卿、毕爱卿,尔等可知道朕召三位回来所谓何事?”

“研究红夷大炮!”

年纪最大的徐光启给了回应。

若是只是召他们一人回来,可能还不好猜,但三人都回来了,而且都有共同的经历,那无疑是研究红夷大炮了。m.bīQikμ.ИěΤ

而且红夷大炮的威力已经在宁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