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封赏得民心(2 / 3)

国子监名额,虽然贡生都是秀才,但秀才可不一定是贡生。

贡生是各州县推送的最为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一旦贡生毕业,吏部考核后可以为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省去了再次科考的过程。

为什么大明有六十万名秀才,就是因为再向上考就太难太难了,有些人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了五六十岁还是秀才,难度可想而知。

贡生就像是一棵小树苗,慢慢的熬着,只要本人再有点能力,升迁到知府,以后家族子弟进入官场的机会大上无数倍。

为什么会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织染所大使,虽然只是九品的官职,而且不入班,但那也是入了官职品阶的,这就是一张护身符。m.bīQikμ.ИěΤ

这和英宗、代宗时期的买官不一样,那时候买的是义官,也称之为散官,只是虚职。

而且容易遭人诟病,下被百姓指点,上被科班的人看不起,两头受气。

周围人群露出羡慕的眼光。

“这位大人,可否赏脸到寒舍喝杯茶水?”

打点传圣旨的人,这是惯例,现场这么多人,想给银子都不行。

传圣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但推迟道:“阮大人,本官还要回宫复旨,以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四周看了一眼,高声道:“另外,陛下感念大家为陕西百姓的付出,特地从捐款的人中抽出五十人,若是家中以后出了秀才,可随时入国子监,

具体的抽签方式,将在明天午时在这里公布并抽取,请大家保存好手中捐银的凭证。”wwω.ЪiqíΚù.ИěT

百姓欢呼了起来,没有想到他们也会有这被皇帝嘉奖的时候,虽然机会小,虽然家里不一定现在有秀才,但这个是永久有效呀。

“好,只要抽中了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娃去读书。”

“几两银子换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这买卖值得。”

“一会儿回去,我就去祖坟烧点纸钱,列祖列宗保佑明天一定抽中我!”

……

等传旨的人走后,和阮康文交好的几个商人凑了上来。

“阮大人,恭喜了。”

“阮兄,晚上春凤楼,你必须得请客!”

“康文,你真是走了**运,若是知道陛下会如此封赏,别说十万了,就是二十万我也出了。”

阮康文笑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