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九曲黄河灯阵(2 / 7)

>

黄老汉老泪纵横:“这日子,有盼头了!咱这心里呀,舒坦。”

汪春花放下礼物,柔声安慰:“放心吧!不用等到出正月,您会看到咱们庄子,是怎么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

说不定再过上二年,你还能娶上一门‘羞子’也有可能哩!”

黄老汉其实并不老,他今年才45岁。

只不过塞北的日子苦寒,这边的人普遍显老。

无情的岁月利刃,在他那一张45岁的脸上,生生刻划出了65岁的苍老模样而已。

像黄老汉这种年龄,若是搁在南方的话,正是身体力壮、年富力强的时期;

正是生活的经验积累和人脉关系,达到崭新高度的时候。….40岁出头的中年男人,正是大展拳脚,创造人生价值的巅峰时刻。

但是在贫瘠、苦寒的塞北,像黄老汉这样、提前进入老年期的人,真还不在少数。

“好好好,额看着。”

黄老汉连连拭泪,“娶羞子,额是不敢指望了。只希望咱们庄子里的乡亲们,过得越来越好。

额只希望,神神保佑罗旋人家那几位知青,以后能够做大官!做掌管一州一府那种大大的官!”

塞北人淳朴,他们的愿望也很简单。

就像这个黄老汉一样,他就希望那位能给他带来九大碗吃、逢年过节能多给他分点肉的知青罗旋,以后能当大官。

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或许不少人以为,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是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

那么这些知青到了农村以后,就会加起尾巴、老老实实的虚心向老农民学习农耕知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尤其是在早期,知青的地位很高。

这些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有文化、有见识。出口必是指示、闭口必定是时下最流行的歌名语言。

时不时的,知青们还会来两句农民伯伯们听不懂的,那种不明觉厉的时髦词儿。

在这种情况下,

可想而知:知青们怎么可能会静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去学习播种、沤肥,养鸡养猪呢?

遇到老实一点的知青还好,他们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