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低调行事(2 / 3)

这一年,陈志雄百亩鱼塘纯收入7250元,而当时一个农民一年务农毛收入最多不过1000元。

然而陈志雄的做法,直接触碰到了“红线”,因为雇工触及到了国家最核心的问题,雇工是与资本家、剥削等敏感的词汇连在一起的。

陈志雄和他的事业,直接对当时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然而,这种存在,又绝非个案。

在安徽,一个自称“**”的农民,炒瓜子同样炒出了“雇工问题”。

他叫年广久,42岁时炒瓜子有了口碑,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两三千斤瓜子。

忙不过来时,便陆续请来一些无业青年当帮手,到1979年秋天,居然就有了12个帮工。

可是,“**”怎么可能是剥削阶级呢?

他平生只会写五个字,分别是“年广久”和“同乙”。他7岁就在街上捡烟头挣钱,9岁当童工学徒经商,十几岁接过父亲的水果摊开始维持生计。翻看他的履历,明明就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放眼全国,眼下个体户已经相当多了,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都有。

雇工问题如何处理,也困扰着高层,因为这既是民生问题,更是严肃的**问题。

直到1981年,上面才算是对这事儿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认为陈志雄可以跨队承包,也可以雇工,雇工也不算剥削,因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劳多得,是无可非议的”。

>

这算是对雇工问题讨论的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并没有彻底解决“雇工问题”的争论。

在整个80年代,雇工问题几起几落,未有定论。

直到1987年,这事儿才算是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

但是李毅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显然是不能的,因为从今年12月份,随着义乌开始作为工商个体户试点城市的开启,全国上下的个体工商业将会迎来一个爆炸式发展。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第一批有经商头脑的人开始富起来了,然后逐渐的向各个领域发展。

自己可不能让他们给甩在身后!

思之再三,李毅决定现阶段还是不能太张扬。???.biQu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