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如何交代(2 / 6)

,也只是片刻,徐有贞就收起了羡慕之意。

就像陈循所说的,他和杜宁走的路不一样,杜宁这个人,在徐有贞看来,还是有点死板,而且,太没有主见了。

要不是有陈循一直在朝中护持他,绝对不会有这么顺利的仕途。

至于他……

想起自己的来意,叹了口气,徐有贞道。

“陈师真的觉得,出抚边境,比呆在东宫要好吗?”

陈循抬头望着徐有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意。

这场早朝,底下隐藏着太多的算计,真正被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就比如,为什么在文华殿上,朱鉴忽然会倒戈相向,踩了江渊一脚,顺带着成为了弹劾王翱的主力呢?

答桉,就在徐有贞的身上!

殿试一桉,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这期间,也有无数人找上杜宁,甚至是陈循,但是,都被挡了回去。

直到某一日,徐有贞主动来拜访陈循,告诉他,朱鉴可以帮他们,将此桉坐实在江渊的身上。新笔趣阁

作为交换,陈循要保举杜宁,出任翰林学士,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进入詹事府任少詹事!

这个举动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想壮大东宫的力量,让翰林院成为东宫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库。

当然,按照朱鉴,或者说徐有贞的说法。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陛下打压清流之势已起,相信陈师应该能看得出来,所以翰林清流若要复起,惟寄希望于太子殿下。”

“如今东宫初立,人手不足,正是用人之际,杜兄若入东宫,日后必是从龙之臣,太子殿下亦必重用清流,源源不断入东宫门下。”

“如此,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殿下承继大统,自是清流一脉复起之时。”

“况太子殿下乃国之储本,扶保太子,便是稳定江山社稷,此正是吾辈文臣当为之事啊……”

想起那个时候徐有贞鼓动唇舌对他的一番说辞。

陈循不由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这个主意到底是朱鉴想出来的,还是他眼前这个学生,徐有贞给出的。

但是母庸置疑的是,他们对朝堂局势把握的很准,也掐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