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伴君如伴虎(2 / 6)

p>

说白了,“世子”一称,乃是底下人相互抬举,叫着好听罢了,并不代表实质意义。

换句话说,天子这话,其实是在提醒杨杰,朝堂之上,天子面前,他勋戚子弟的身份,实际上什么都不算。

细论起来,昌平侯府的嫡子,在朝廷当中,和普通的平头百姓无异。

既是如此,那么后头的这句问话,就带着坑了。

杨洪是朝廷赐封的昌平侯,自有上奏之权,但是,杨杰不过一介白身,何敢代父上奏,如此言辞激烈的议论朝政?

因此,承认是不能承认的,但是,否认也不行。

天子将他父子一同召进宫来,却只将他叫进殿中,明显是已经看出了什么,他若是坚辞否认,且先不说是不是欺君,单是驳了天子的面子,便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杨杰到最后,只能选择相对稳妥的说法,半认半不认。

奏疏是他代笔,所以,他知道具体的内容,杨洪曾经跟他谈论,所以,他对其中内容有自己看法,也属正常。

如此一来,既能回答天子后续的问题,又规避了僭越礼制的罪名。

这番应对,朱祁钰自然看在眼中,事实上,自杨杰进殿之后,他也的确有意给个下马威,看看这少年的心性。

如今的这番表现,应该说,勉强合格吧!

于是,朱祁钰轻轻点了点头,道。

“倒是个少年英才,坐吧!”

“谢陛下。”

有内侍上前,将准备好的墩子搬了上来,杨杰再施一礼,虚虚半坐,心中这才稍稍舒了半口气。

同时,心中原本若有若无的那一丝骄矜,也随之荡然无存。

民间所谓伴君如伴虎,但是,不真的立于御前,是没有办法感受到,这种来自于巍巍皇权的强大压迫的。

殿前奏对,一念生,一念死,不论是何等英才,若心中不能长存敬畏恭谨之心,行差踏错一时,便是倾覆之祸。

“这奏疏既是你替父所上,那朕便也不召你父询问了,你来答话便是。”

杨杰说话时小心谨慎,但是朱祁钰却没有这个顾忌,直接便点出这奏疏乃是杨杰替父所上。

随后,朱祁钰微微眯了眯眼睛,看着底下的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