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四脸震惊(2 / 3)

到都察院的手里去吧。

所以事实上, 如今背负着最大压力的,不是别人,正是金老大人。

不过,面对如此直白的询问,杨洪却沉默了下来,看了一眼于谦,道。

“想来,不外乎是为了军屯的事,老夫倒是查得了一些陈年旧事,不过,皆已上呈给了陛下, 金尚书与其问老夫, 不如问问于少保,在巡边的时候,到底查得了些什么东西……”

这话答了,但又没完全答。

很明显,杨洪是知道一些内情的,但是,他却不愿意说,或者,他本来是愿意说的,可现在,却不敢说了。

于是,金尚书又想起,刚刚在廷议上,陈镒请旨,要求公布杨洪弹劾任礼奏疏的全文。

天子当时虽然答应了,但是,内侍只念了个开头,后头的,天子就让杨洪自己说了。

所以事实上,没有公之于众的,不仅仅是锦衣卫的那份密疏,还有杨洪的奏本。

好吧,这么说的话,其实到现在为止,包括杨洪的弹劾奏疏,锦衣卫的密疏,杨信的家信,杨能的自陈书等一系列的证据,全都捏在天子的手中,没有给底下的人看过。

朝臣们得到的所有的信息,其实全都来自于杨洪的转述。

当然,这种转述肯定是有效的,也必须是有效的。

因为证据捏在天子的手里,天子没有否认杨洪的话,那便说明杨洪的转述,和他提供的证据内容相符。

>

谷  谁质疑二者的内容有偏差,实质上便是在冒犯天子的权威。

但是须知,这种效果毕竟是一时的,随着刑部审讯的进一步深入,这些证据始终是要公开的。

否则的话,即便有天子背书,群臣也会猜测纷纷。

而且更重要的是,朝廷当中,也从来不缺头铁的人!

既然这场廷议之上,天子用权威拿下了任礼,那么,如果最终迟迟公布不了证据,那么消耗的,也必然是天子的威望。

古语有云,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若是闹到那般地步,天子的脸上难看,刑部也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理智告诉金濂,天子这般运筹千里之人,不会犯这种错误。

但是,在理智之外,多年的老刑狱锻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