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科举制度(1 / 3)

等到霍明松离开之后,李青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呆作了许久,他是在冥思苦想一个主意。

如何能够让这些空出来的官位有最合适的人来填补上,可是在汉朝一直以来的门阀制度,的确是让他有些无奈。

他可不想继续这样来发现人才,因为出生在民法制度下的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们,哪里有什么真正的人才?

想来想去,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于是便把这些谋士们叫来商量。x33

此时,诸葛亮和庞统以及徐庶全都来到了。

许多这些世上顶尖的谋士,全都归于自己的麾下,李青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他们想必有一些好主意给自己,于是等到这些人全都来到之后,李青亲自给他们分别泡的茶,然后才说。

“几位先生,你们先安坐喝杯茶,这里的确是有些事让我非常的为难,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为我多出谋略。”

诸葛亮首先开口问道。

“不知道主公有什么事情能为难成这个样子,如果方便的话您就说一说,我们几人或许能为主公分忧解劳!”

李青便把刚才霍明松来到这里说的事情,大致的又复述了一遍。

毕竟一次整治吏治的行动过后,会有大批的官员被投入大牢之中,也就意味着朝廷上会有很多的位置空出来。

为了防止各个衙门陷入停摆状态,就必须有人填补上去。

而如何选拔官员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必须要认真对待。

免得选**的官员没有办法履行职务,反而是导致了朝廷各个单位的崩坏。

听了李青的话,这些谋士们自然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但是他们如何讨论人才的方向,却也是仍然受这个时代的禁锢。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徐庶,和庞统他们几人商量来商量去,虽然形势有所不同,却仍然是离不开察举制这个圈子。

因此还是世族门阀跳不出去了,诸葛亮便是先开口说道。

“您不如下一道命令,让下面的郡守和县令们分别推荐人才,然后让我们几人和这些推荐上来的人才进行谈话,对他们进行考核,如果是真正的人才再委任官职如何。”

应该说,诸葛亮的对策就是让下面这些通过察举制上来的优秀人才,经过层层把关考核才能授予官职。

这样的前提是尽量的防止一些人滥竽充数,也算得上是一个查缺补漏的好办法。

但是却治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