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渌水波澜彻骨寒(1 / 7)

贵极人臣 姽婳娘 2725 字 2023-03-28

"read_app("36149264972015433251")

可若是骤然让有能力的贫寒之士上位,朱厚照就要同时面对武将和文官两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纵使他运用天子的权威强迫他们从命,他们私底下只怕也会想办法,这就是李越所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其让行政权力还没出中央就被高层消解,不如徐徐图之。反正他和李越的赌约又没定时限不是。

文官集团多质疑朱厚照的人品行止,却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他的天资和才华,因为他的确是个天才,不仅表现在骑马打猎、吹拉弹唱、各国语言上,还在他于**制度设计上极高的创造力。这样糟糕的局面,都被他想出了化解之道。他还是从委派张元祯和杨廷和任会试主考官一事得到的灵感。

既然高层勋贵不可不用,底层人才也必须要吸纳,那索性就都用。只是以勋贵中年高德劭为帅,再配上几个精明强干的副手。这样的好处有三,一则德高望重者的身份口碑在那里,能够压得住场子,二则这些人一大把年纪了,就是想兴风作浪也精力有限。三则他可以拿这个给勋贵集团画大饼,暗示这些世家大族只要安分守己跟着他干,等到老的驾鹤西去,小的就能子承父业。但事实上,等到老的油尽灯枯,能干的副手们早就站稳了脚跟,他对军队的把握也会更上一层楼,这时用谁罢谁,还不是他说了算。

他自觉这个设想很不错,不过如今关键是,去哪里找精明强干的副手呢?他下意识就想找李越商量,可随即就想起来,他们如今是两军对垒,他可不能泄露天机。若是找旁人,他略一思忖,竟发现连一个可以商讨此等机密大事的人都没有。

宦官才干有限,并且不会从他的角度想办法,只会尽可能为自己牟利。而大多文官恨不得连内宫都是由他们来打理,即便是他素来看重的杨廷和,也是如此。李先生虽然不错,可他性子太柔和了,且既与成国公府牵扯,又和刘健那个祸头子走得近,也不好对他泄露。至于武官,本来就是他算计的对象,安可与虎谋皮。

他不由叹了口气,人人都自称是大明子民,却只有一人能真正看到大明天下,人人都口口声声说忠君爱国,却只有一人能真正能做到乐善好义。他突然明了自己对李越既亲且怕的原因。濂溪先生有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又何尝不是,既渴慕与他亲近,又敬畏他的德能,到头来只能立一个稀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