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李云龙:打什么牵制,咱也要打主攻(1 / 3)

本来给中野安排的任务是牵制徐州方面的兵力,配合华野作战。

开局拿下郑州开封,不费任何压力的达到了预期部署。

总部当即改变了作战部署,中野主力将趁机加入徐州战场,与华野的主力联合作战。

四纵主力是李云龙的二师,也在进入徐州战场的序列当中。

“哈哈哈,咱老李就不是打阻击的料,打主攻才是咱二师擅长的事情。

阻击?阻击个屁。”

郑州、开封国军不战而退,进一步增加了中野的实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的情况下,中野的实力也有所提升。

主力进入徐州战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联合作战的用途。

很多人已经预想到,淮海战役可能不会是一场局部战役,很可能衍生成中原地区的大决战。

战役前夕,1026日,国军在东北的全军覆没已成定局。廖耀湘的第九兵团被东野全歼,辽沈战事的顺利,也给了国军当头一棒。x33

这时候再失去中原战事的主动,那一切都完了。

权衡了利弊以后,国军不再坚持一城一地的损失,而且考虑如何保全中原军队。

这是国军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一旦损失,那接下来没法打了。

决定放弃易攻难守的徐州,命令部队退守到坚固的江淮一线。

但徐州这边的问题在于刘峙的能力不足,此人最大的特点是听话,领导说啥我干啥,绝不瞎指挥。

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听话,没有自己的想法,能力不足以指挥徐州战事。

让他守一个徐州都不太放心,指挥整个中原六七十万的部队,想屁吃。

而国军这边还有一位能力很强的剿总司令白崇禧,此人能力极强。

但他属于国军桂系的二号人物,内部派系林立,也是国军失败的缘由。各派系之间明争暗斗,打的不亦乐乎。

相较于能力强的白崇禧,蒋委员长更喜欢听话的刘峙。

能力强不强的先不说,至少他听话啊。

基于中原战场的重要性,这时候是生死存亡之际,还考虑屁的派系问题,你能打,换你白崇禧来好了。

1030日,白崇禧抵达南京,同意接手中原战场的总指挥一职。

可第二天,这位能力很强的总指挥就撂挑子不干了。

其反应,“刘总指挥完全可以应付徐州局面,不需要他参与指挥。”

为啥突然变